詩人大全

[宋代] 夏噩
夏噩,字公酉(《蘇軾詩集》卷二四《王中甫哀辭敘》),越州(今浙江紹興)人。初為州觀察推官。仁宗嘉祐二年(一○五七)登材識兼茂明于體用科,授光祿寺丞。六年,于知長洲縣任時坐私貸民錢勒停。神宗熙寧九年(一○七六)至元豐七年(一○八四)間卒(《王中甫哀辭敘》)。事見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一八六、一九四。

[宋代] 孔宗翰
(?—1088)宋兗州曲阜人,字周翰??椎垒o次子。第進士,知仙源縣,為治有條理。以王圭、司馬光薦,由通判陵州為夔峽轉運判官,提點京東刑獄,知虔州,治章、貢水嚙。歷陜、揚、洪、兗州,皆以治聞。哲宗元祐三年進刑部侍郎,屬疾求去,以寶文閣待制知徐州,未拜卒。

[宋代] 陳子常
陳子常,字常翁,仙游(今屬福建)人(《閩詩錄》卷一○)。高宗紹興三十二年(一一六二),提點德壽宮。以左武大夫:鄂州觀察使致仕。孝宗乾道八年(一一七二),落致仕充入內內侍省東頭供奉官、干辦御藥院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五三之二、七七之八四。

[宋代] 鄭作肅
鄭作肅,字恭老,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?;兆谛腿辏ㄒ灰欢唬┻M士。高宗紹興二年(一一三二)為監(jiān)察御史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六一),三年,守尚書左司員外郎(同上書卷六九)。歷知常州、吉州、鎮(zhèn)江府,三十年主管臺州崇道觀(同上書卷一八五)。三十二年,改知湖州。事見民國《吳縣志》卷六五。

[宋代] 陳堯道
陳堯道,今仙游鯉城鎮(zhèn)城內街人。 宋平二年(1235年)吳叔告榜進士,歷任秘書郎、監(jiān)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右諫議大夫(從四品)。卒后被贈工部尚書。其父陳子常和祖父陳頤也被贈工部尚書。

[宋代] 史徽
史徽(?~一一二九),字洵美,一字東美,鹽官(今浙江海寧鹽官鎮(zhèn))人。徽宗崇寧五年(一一○六)進士。累遷太常博士,進戶部郎官。宣和七年(一一二五)時為京西路轉運判官(《宋會要輯稿》方域一○之三八)。進右司郎中,引疾致仕。高宗即位,起為司農(nóng)少卿。建炎三年,金人進逼,扈駕至江口遇害。事見《咸淳臨安志》卷六六、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二○。

[宋代] 劉應龍
瑞州高安人,字漢臣。理宗嘉熙二年進士。為饒州錄事參軍,以辨盜申誣著名。歷官知廣州、廣東經(jīng)略安撫使,以平定南海有功,拜戶部侍郎兼侍讀,七上奏辭免。遷兵部尚書、寶章閣直學士、知贛州。辭歸,隱于九峰。

[宋代] 趙彥肅
趙彥肅,字子欽,號復齋,太祖之后。嘗舉進士。掌寧國軍書記,調秀州推官,移華亭縣丞攝縣事,以內艱歸。趙汝愚奏為寧海軍節(jié)度推官,旋病卒。蓋朱子薦之汝愚也。彥肅所著有《廣雜學辨》、《士冠禮、婚禮饋食圖》,皆為朱子所稱。惟論《易》與朱子不合,故《朱子語錄》謂其為說太精,取義太密,或傷簡易之趣。然彥肅說《易》,在即象數(shù)以求義理,以六畫為主。故其言曰:“先圣作《易》,有畫而已。后圣系之,一言一字皆自畫中來。譬如畫師傳神,非畫煙云草木比也。”然則彥肅冥思力索,固皆研搜爻義,務求其所以然耳。

[宋代] 趙普
(922—992)幽州薊縣人,后徙家洛陽,字則平。后周時為趙匡胤幕僚,任掌書記,策劃陳橋兵變,助其代周。入宋授右諫議大夫、充樞密直學士。建隆元年,建議速平李筠之亂,從征上黨,遷兵部侍郎、樞密副使。又請速平李重進之亂。三年,拜樞密使、檢校太保。乾德二年代范質為相。參預北宋初年各項重大策令之制定,如罷宿衛(wèi)、節(jié)鎮(zhèn)兵權,以文臣知州;諸州置轉運使、通判以集中政權和財權;先平南方后定北邊等。太祖晚年漸失寵,出為河陽三城節(jié)度使。太宗朝兩度入相。淳化三年以病老致仕,封魏國公。卒謚忠獻。

[宋代] 吳球
建寧府政和人,字元璞。高宗建炎三年廷試,首言用相非人,至太學生陳東以直諫誅,恐他日有指鹿為馬者。又言高宗無規(guī)恢宏略。降下州助教。未幾復賜進士出身。歷泰州、興國軍、福州、明州教授,官終承議郎。

[宋代] 許巽
字少陽,生卒年不詳,宋代福建路興化軍仙游縣人。解元。乾道五年(1169)進士。任歸善縣知縣。時縣尉將一些良民當作強盜逮捕。巽審訊、查明事實后,準備將良民釋放。縣尉賄賂上上下下的官員,決心要讓良民坐牢。時惠州太守收了縣尉的賄賂,到歸善縣衙去質問許巽。巽說:“執(zhí)法嚴明,是我的責任。的確無罪的人,怎么可以當作罪犯?”太守明知理虧,不敢以權壓他。巽于是放了那些良民。良民們感激說:“生我們,是我們的父母。再生我們,是我們的許知縣?!?

[宋代] 陳貴誼
(1183—1234)宋福州福清人,字正甫。陳宗召子。寧宗慶元五年進士。嘉定元年再中博學宏詞科。歷官太學博士。在朝屢有論列,以忤史彌遠罷,主管崇禧觀。理宗時為中書舍人,尋兼直學士院。內侍濫受恩賞,輒封還詔書。累除端明殿學士,簽書樞密院事。紹定六年,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,旋致仕。卒謚文定。

[宋代] 杜寅
杜崟(一○七九~一一三一),字藏用,金陵(今江蘇南京)人。后徙南昌。杜鎬五世孫?;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┻M士,為將仕郎。歷官池州儀曹參軍,馀干縣丞。高宗紹興元年卒,年五十三。事見黃彥平《三馀集》卷四《杜崟贊》。

[宋代] 王俊民
王俊民(一○三六~一○六三),字康侯,萊州掖縣(今山東萊州)人。仁宗嘉祐六年(一○六一)進士,為大理評事、徐州武寧軍節(jié)度判官(《宋會要輯稿》選舉二之九)。八年,卒于任上,年二十八。事見《齊東野語》卷六。

[宋代] 陸睿
陸叡(?—1266) 字景思,號云西,會稽(今浙江紹興)人。紹定五年(1232)進士。淳佑中沿江制置使參議。寶佑五年(1257),白禮部員外郎除秘書少監(jiān),又除起居舍人。后歷官集英殿修撰、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兼淮西總領?!度卧~》存其詞三首。

[宋代] 崔端
崔端,太宗雍熙二年(九八五)為度支副司(《宋會要輯稿》禮二二之一五)。真宗咸平元年(九九八)為觀察推官、承奉郎、試大理評事(《吳郡志》卷四四)。景德元年(一○○四)為太常丞、戶部副使。大中祥符間歷知華州、梓州。

[宋代] 薛極
常州武進人,字會之。以蔭調上元主簿。中詞科,為大理評事。歷任大理正、刑部郎官、兵部侍郎。寧宗嘉定間為吏部尚書,簽書樞密院事。理宗紹定元年,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,封毗陵郡公。尋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。端平元年,加少保、和國公,致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