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涼州尹臺寺
登涼州尹臺寺朗讀胡地三月半,梨花今始開。
因從老僧飯,更上夫人臺。
清唱云不去,彈弦風(fēng)颯來。
應(yīng)須一倒載,還似山公回。
胡地三月半,梨花今始開。 因從老僧飯,更上夫人臺。 清唱云不去,彈弦風(fēng)颯來。 應(yīng)須一倒載,還似山公回。

岑參 (約715-770年),唐代邊塞詩人,南陽人,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參 早歲孤貧,從兄就讀,遍覽史籍。唐玄宗天寶三載(744年)進士,初為率府兵曹參軍。后兩次從軍邊塞,先在安西節(jié)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;天寶末年,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(jié)度使時,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時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樂山),世稱“岑嘉州”。大歷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譯文注釋
譯文
在這塞外苦寒之地,直到三月春半時,梨花才開始綻放。
于是我同寺中的老僧吃完飯,又登上了夫人臺。
那清越的歌聲令白云停遏,那優(yōu)美而淡雅的琴韻像清風(fēng)颯然吹過一般。
我也應(yīng)該倒騎著馬,像山公那樣酩酊大醉而歸。
注釋
因:副詞,于是。
更:復(fù)再。
云不去:典出《列子·湯問》:“薛譚學(xué)謳于秦青,未窮青之技,自謂盡之,遂辭歸。秦青弗止,餞于郊衢。撫節(jié)悲歌,聲振林木,響遏行云?!?/p>
山公:即晉山簡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這首詩作于公元751年(天寶十年)春季。詩人于梨樹花開時節(jié)游尹臺寺,登夫人臺并聽人高歌,深為其陶醉,只覺得可“倒載”而歸。
詩詞推薦
迎霜破雪是寒梅,何事今年獨晚開。應(yīng)為花神無意管,故煩我輩著詩催。
繁英未怕隨清角,疏影誰憐蘸綠杯。珍重南鄰諸酒伴,又尋江路覓香來。
扁舟入浙,便有家山意。全勝軺車駕邊地。愛官塵不到,書眼爭明,稱壽處,春傍梅花影里。
平生丘壑志,未老求閑,天亦徘徊就歸計。想疊嶂雙溪,千騎弓刀,渾不似、白石山中勝趣。怕竹屋梅窗欲成時,又飛詔東山,謝公催起。
花枝婭姹搖春風(fēng),紛紛蜂蝶爭繁叢。我來提壺飲花下,閑愁如雪皆消融。
枝頭黃鳥聲更好,似惜春光怨春老。少年樂事那復(fù)得,只今空憶長安道。
救人無術(shù)廿載中,歸來兩鬢已成翁。故交如花漸凋落,欲話衷曲誰人同?
且拚爛醉花陰臥,明日呼童掃落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