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綦毋潛落第還鄉(xiāng)
送綦毋潛落第還鄉(xiāng)朗讀圣代無隱者,英靈盡來歸。 遂令東山客,不得顧采薇。 既至金門遠,孰云吾道非。 江淮度寒食,京洛縫春衣。 置酒長安道,同心與我違。 行當浮桂棹,未幾拂荊扉。 遠樹帶行客,孤城當落暉。 吾謀適不用,勿謂知音稀。
王維 (701年-761年,一說699年—761年),字摩詰,漢族,河東蒲州(今山西運城)人,祖籍山西祁縣,唐朝詩人,有“詩佛”之稱。蘇軾評價其:“味摩詰之詩,詩中有畫;觀摩詰之畫,畫中有詩?!遍_元九年(721年)中進士,任太樂丞。 王維 是盛唐詩人的代表,今存詩400余首,重要詩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 王維 精通佛學,受禪宗影響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維摩詰經》,是 王維 名和字的由來。 王維 詩書畫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藝,音樂也很精通。與孟浩然合稱“王孟”。
譯文注釋
譯文
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,為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。
連你這個像謝安的山林隱者,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。
你應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,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?
去年寒食時節(jié)你正經過江淮,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一載。
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,同心知己如今又要與我分開。
你行將駕駛著小船南下歸去,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。
遠山的樹木把你的身影遮蓋,夕陽余輝映得孤城艷麗多彩。
你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,別以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!
注釋
綦毋潛:綦毋為復姓,潛為名,字季通,荊南人(治所在今湖北江南),王維好友。
圣代:政治開明、社會安定的時代。
英靈:有德行、有才干的人。
東山客:東晉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,借指綦毋潛。
采薇:商末周初,伯夷、叔齊兄弟隱于首陽山,采薇而食,后世遂以采薇指隱居生活。
既至金門遠,孰云吾道非:這兩句指雖然未能考中,但不是因為沒有才能。金門:金馬門,漢代宮門名。漢代賢士等待皇帝召見的地方。吾道非:《孔子家語·在厄》記載:“楚昭王聘孔子,孔子往,陳蔡發(fā)兵圍孔子,孔子曰:‘匪兕匪虎,率彼曠野,吾道非乎,吾何為至此乎?’”是指孔子嘆自己政策的不能實行,半途受到阻礙。
江淮度寒食,京洛縫春衣:這兩句詩說綦毋潛落第后將取道洛陽經過江淮回家鄉(xiāng)。寒食: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為寒食節(jié),斷火三日。京洛:指東京洛陽。江淮:指長江,淮水,是綦毋潛所必經的水道。
同心:志同道合的朋友、知己。違:分離。
行當:將要。桂棹:桂木做的船槳。
未幾:不久。
“吾謀”句:左傳記載:“士曾行,繞朝贈之以策(馬鞭)曰:‘子無謂秦無人,吾謀適不用也?!边m,偶然的意思?!拔嶂\”句說綦毋潛此次落第是偶然失敗。
知音?。赫Z出《古詩十九首》:“不惜歌者苦,但傷知音稀?!?/p>
創(chuàng)作背景
綦毋潛是在公元726年(唐玄宗開元十四年)登進士第的,因此這次落第至少應在三年之前,則此詩當作于王維公元723年(開元十一年)被貶濟州之前。當時唐玄宗雖然征招人才,但仍有許多賢能未能被用,所以詩中有“君門遠”之嘆。
詩詞推薦
花枝婭姹搖春風,紛紛蜂蝶爭繁叢。我來提壺飲花下,閑愁如雪皆消融。
枝頭黃鳥聲更好,似惜春光怨春老。少年樂事那復得,只今空憶長安道。
救人無術廿載中,歸來兩鬢已成翁。故交如花漸凋落,欲話衷曲誰人同?
且拚爛醉花陰臥,明日呼童掃落紅。
扁舟入浙,便有家山意。全勝軺車駕邊地。愛官塵不到,書眼爭明,稱壽處,春傍梅花影里。
平生丘壑志,未老求閑,天亦徘徊就歸計。想疊嶂雙溪,千騎弓刀,渾不似、白石山中勝趣。怕竹屋梅窗欲成時,又飛詔東山,謝公催起。
迎霜破雪是寒梅,何事今年獨晚開。應為花神無意管,故煩我輩著詩催。
繁英未怕隨清角,疏影誰憐蘸綠杯。珍重南鄰諸酒伴,又尋江路覓香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