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廿九日復(fù)上宰相書
后廿九日復(fù)上宰相書朗讀三月十六日,前鄉(xiāng)貢進士韓愈,謹再拜言相公閣下。
愈聞周公之為輔相,其急于見賢也,方一食三吐其哺,方一沐三握其發(fā)。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,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,四海皆已無虞,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,天災(zāi)時變、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,天下之所謂禮、樂、刑、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,風俗皆已敦厚,動植之物、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,休征嘉瑞、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,而周公以圣人之才,憑叔父之親,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。其所求進見之士,豈復(fù)有賢于周公者哉?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,豈復(fù)有賢于時百執(zhí)事者哉?豈復(fù)有所計議、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?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,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,思慮有所未及,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,不得于天下之心。如周公之心,設(shè)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,而非圣人之才,而無叔父之親,則將不暇食與沐矣,豈特吐哺握發(fā)為勤而止哉?維其如是,故于今頌成王之德,而稱周公之功不衰。
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。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?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?四海豈盡無虞?九夷、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?天災(zāi)時變、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?天下之所謂禮、樂、刑、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?風俗豈盡敦厚?動植之物、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?休征嘉瑞、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?其所求進見之士,雖不足以希望盛德,至比于百執(zhí)事,豈盡出其下哉?其所稱說,豈盡無所補哉?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(fā),亦宜引而進之,察其所以而去就之,不宜默默而已也。
愈之待命,四十馀日矣。書再上,而志不得通。足三及門,而閽人辭焉。惟其昏愚,不知逃遁,故復(fù)有周公之說焉。閣下其亦察之。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,故出疆必載質(zhì)。然所以重于自進者,以其于周不可則去之魯,于魯不可則去之齊,于齊不可則去之宋,之鄭,之秦,之楚也。今天下一君,四海一國,舍乎此則夷狄矣,去父母之邦矣。故士之行道者,不得于朝,則山林而已矣。山林者,士之所獨善自養(yǎng),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。如有憂天下之心,則不能矣。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,書亟上,足數(shù)及門,而不知止焉。寧獨如此而已,惴惴焉惟,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。亦惟少垂察焉。瀆冒威尊,惶恐無已。愈再拜。
三月十六日,前鄉(xiāng)貢進士韓愈,謹再拜言相公閣下。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,其急于見賢也,方一食三吐其哺,方一沐三握其發(fā)。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,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,四海皆已無虞,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,天災(zāi)時變、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,天下之所謂禮、樂、刑、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,風俗皆已敦厚,動植之物、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,休征嘉瑞、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,而周公以圣人之才,憑叔父之親,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。其所求進見之士,豈復(fù)有賢于周公者哉?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,豈復(fù)有賢于時百執(zhí)事者哉?豈復(fù)有所計議、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?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,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,思慮有所未及,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,不得于天下之心。如周公之心,設(shè)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,而非圣人之才,而無叔父之親,則將不暇食與沐矣,豈特吐哺握發(fā)為勤而止哉?維其如是,故于今頌成王之德,而稱周公之功不衰。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。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?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?四海豈盡無虞?九夷、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?天災(zāi)時變、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?天下之所謂禮、樂、刑、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?風俗豈盡敦厚?動植之物、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?休征嘉瑞、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?其所求進見之士,雖不足以希望盛德,至比于百執(zhí)事,豈盡出其下哉?其所稱說,豈盡無所補哉?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(fā),亦宜引而進之,察其所以而去就之,不宜默默而已也。 愈之待命,四十馀日矣。書再上,而志不得通。足三及門,而閽人辭焉。惟其昏愚,不知逃遁,故復(fù)有周公之說焉。閣下其亦察之。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,故出疆必載質(zhì)。然所以重于自進者,以其于周不可則去之魯,于魯不可則去之齊,于齊不可則去之宋,之鄭,之秦,之楚也。今天下一君,四海一國,舍乎此則夷狄矣,去父母之邦矣。故士之行道者,不得于朝,則山林而已矣。山林者,士之所獨善自養(yǎng),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。如有憂天下之心,則不能矣。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,書亟上,足數(shù)及門,而不知止焉。寧獨如此而已,惴惴焉惟,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。亦惟少垂察焉。瀆冒威尊,惶恐無已。愈再拜。
韓愈 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學家、哲學家、思想家,河陽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漢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稱韓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稱韓吏部。謚號“文”,又稱韓文公。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(dǎo)者,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,破駢為散,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。宋代蘇軾稱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,與柳宗元并稱“韓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 韓愈 在思想上是中國“道統(tǒng)”觀念的確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譯文注釋
譯文
三月十六日,前鄉(xiāng)貢進士韓愈恭謹?shù)卦侔葸M言給相公閣下: 韓愈聽說周公作宰輔時,他是多么急于接見賢才啊,正當吃一頓飯,卻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來迎賓;正當洗一次頭發(fā),即三次握著頭發(fā)出來見客.這時候,天下的賢才都已經(jīng)提拔重用了,邪惡兇頑、圖謀不軌、諂媚逢迎、虛偽欺詐的一流壞人,都已經(jīng)清除;整個天下都已經(jīng)無須擔心;處在極邊遠地方的許多蠻夷部族,都已經(jīng)歸順進貢;天時的災(zāi)害變化,昆蟲草木的反常現(xiàn)象,都已經(jīng)銷聲匿跡;國家的禮樂、刑政這些教化的制度都已建立;社會的風俗都已淳厚樸實;動物、植物,凡屬風雨霜露所浸潤滋養(yǎng)的一切,都已各得其所;麟、鳳、龜、龍之類的美好吉祥的跡象,都已經(jīng)一一出現(xiàn)。而周公憑著圣人的才能,借助于成王叔父這樣至親的關(guān)系,他所輔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績,又都這樣顯著,那些請求進見的人,難道再有比周公更賢能的嗎?不只不會比周公賢能而已,難道再有比當時的百官更賢能的嗎?哪里還能有什么計策、議論能夠?qū)χ芄慕袒兴a益呢?可是周公訪求他們是這樣的急切,只擔心自己的耳朵有什么聽不見、眼睛有什么看不到之處,自己的思索考慮有什么不周全之處,以致辜負成王托政給周公的深意,得不到天下人心。象周公這樣的用心,假使那時輔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績沒有那樣顯著,又不是圣人的大才,又沒有叔父的至親關(guān)系,那么周公將沒有時間去吃飯和洗頭了,難道只是止于辛勤地“吐哺握發(fā)”嗎?正因為他的用心能夠這樣,所以到現(xiàn)在,人們還念念不忘地歌頌成王的大德,稱贊周公的功績。
現(xiàn)在閣下作為宰相,身份與周公也相近了。天下的賢才,難道都已經(jīng)提拔重用了?邪惡兇頑、圖謀不軌、諂媚逢迎、虛偽欺詐的一流壞人,難道都已經(jīng)清除?整個天下都已經(jīng)無須擔心?處在極邊遠地方的蠻夷部族,難道都已經(jīng)歸順進貢?國家的禮樂、刑政這些教化的制度難道都已建立?動物、植物,凡屬風雨霜露所浸潤滋養(yǎng)的一切,難道都已經(jīng)各得其所了?麟、鳳、龜、龍之類的美好吉祥的跡象,難道都已經(jīng)一一出現(xiàn)?那些請求進見的人,雖則不能夠期待他有您那樣的大德,至于同您手下那些官吏相比,難道全都不如嗎?他們所提所說的意見,難道全都對政事毫無補益嗎?現(xiàn)在您卻使不能象周公那樣吐哺握發(fā),也總應(yīng)該引進、接見他們,考察他們究竟如何而決定用誰不用誰,不應(yīng)該默不作聲地了事啊!
韓愈等候回音已四十多天了。上了兩次書而心愿不能夠表達,三次登門,卻被守門人攔住。只因為我糊涂愚頑,不知道逃隱山林,所以又有上述關(guān)于周公的一番議論。希望閣下明察!古代的讀書人,只要有三個月不作官任職,相互之間就要慰問,所以他們只要走出本國疆界,車子上就一定載著準備隨時進見用的禮品。然而他們?yōu)槭裁从植豢陷p易自己主動要求作官的原因,是因為他們在周不被任用,就可以離開到魯國去;在魯不被任用,就離開到齊國去;在齊國不被任用,就離開到宋國去,到鄭國去,到秦國去,到楚國去?,F(xiàn)在天下只有一個君主,四海之內(nèi)統(tǒng)一為一個國家,舍棄這里,那就是夷狄了,就離開自己的父母之邦了。所以讀書人中間那些想實行自己主張的人,不被朝廷用,就只有入山林當隱士了。隱居山林,只是讀書人中那些獨善其身、自己顧自己而不憂慮天下的才能安居,如果他有憂天下的心思,就不能了。因此韓愈每次自求進見而不知羞愧,頻頻上書、多次上門而不知道止步啊。豈只如此而已,心里經(jīng)?;炭植话玻植荒軌虺鲈谀@樣的大賢人門下,也望您稍加體察。冒犯了您的威嚴,內(nèi)心惶恐不已。韓愈再拜。
注釋
(1)哺:指口中所含的食物
(2)欺負:欺詐違背。古今異義。
(3)虞:擔憂
(4)九夷八蠻:九、八為虛數(shù)。指蠻荒的各個部落
(5)賓:服從,歸順
(6)具:制度
(7)沾被:沾濕,滋潤
(8)休征嘉瑞:休征、嘉瑞都是指吉兆
(9)叔父之親:指周公與成王的至親關(guān)系
(10)輔理承化:輔佐、治理、承繼、教化
(11)章章:顯著的樣子
(12)設(shè)使:設(shè)、使都是“假設(shè)”的意思
(13)特:只是
(14)維其:正因為,現(xiàn)在通常寫做“唯其”
(15)出其下:比他們差
(16)引:牽引,引見
(17)進:使……進
(18)去就:或去或就。去,使……離開,指不任用;就,就近,指任用
(19)待命:等待回音
(20)再:兩次
(21)通:通達
(22)閽(音昏)人:守門人
(23)質(zhì):通“贄”,禮物,信物
(24)去:離開(周)
(25)之:往……去
(26)亟:多次,屢次。此處讀音為qì
(27)惟:希望
(28)少:稍微
(29)垂:敬辭,用于別人(多是長輩或上級)對自己的行動,如~愛?!珣z?!儭?/p>
創(chuàng)作背景
《后廿九日復(fù)上宰相書》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(795)三月。同年正月、二月,韓愈先后作《上宰相書》、《后十九日復(fù)上宰相書》上呈時相求仕,結(jié)果時相不予理睬,于是韓愈便在第一封書信未得答復(fù)之后二十九天寫了這第三封《上宰相書》。第三次上書和前兩次上書一樣,都是杳無回音。
詩詞推薦
扁舟入浙,便有家山意。全勝軺車駕邊地。愛官塵不到,書眼爭明,稱壽處,春傍梅花影里。
平生丘壑志,未老求閑,天亦徘徊就歸計。想疊嶂雙溪,千騎弓刀,渾不似、白石山中勝趣。怕竹屋梅窗欲成時,又飛詔東山,謝公催起。
花枝婭姹搖春風,紛紛蜂蝶爭繁叢。我來提壺飲花下,閑愁如雪皆消融。
枝頭黃鳥聲更好,似惜春光怨春老。少年樂事那復(fù)得,只今空憶長安道。
救人無術(shù)廿載中,歸來兩鬢已成翁。故交如花漸凋落,欲話衷曲誰人同?
且拚爛醉花陰臥,明日呼童掃落紅。
迎霜破雪是寒梅,何事今年獨晚開。應(yīng)為花神無意管,故煩我輩著詩催。
繁英未怕隨清角,疏影誰憐蘸綠杯。珍重南鄰諸酒伴,又尋江路覓香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