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懲惡勸善】單字解釋
勸:基本詞義 ◎ 勸 勸 quàn 〈動(dòng)〉 (1) (形聲。從力,雚( guàn )聲。簡(jiǎn)化字中“又”僅是一個(gè)符號(hào)。本義:勉勵(lì)) (2) 同本義 [encourage] 勸,勉也?!墩f文》 勸防之事。——《周禮·喪祝》。司農(nóng)注:“勸防引柩也?!?則楚之應(yīng)之也,必勸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》。注:“進(jìn)也”。 子文無后,何以勸善?——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 我戮之不祥,赦之以勸事君者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 昔堯治天下,不賞而民勸?!肚f子·天地》 各勸其業(yè)。——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 太公勸其女功。 所以勸之。——唐· 韓愈《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》 (3) 又如:勸進(jìn)(勸勉,策進(jìn));勸蠶(勉勵(lì)種桑養(yǎng)蠶);勸戒(勸勉警戒);勸相(勸助,勸勉);勸掖(勸勉扶持);勸督(勸勉督促);勸獎(jiǎng)(勸勉鼓勵(lì));勸勞(勸慰;慰勞);勸農(nóng)(獎(jiǎng)勵(lì)農(nóng)事);勸慕(因受獎(jiǎng)勉而有所企慕、向往,多指傾心向善...
善:基本詞義 ◎ 善 shàn 〈形〉 (1) (會(huì)意,從言,從羊。言是講話。羊是吉祥的象征。本義:吉祥) (2) 同本義[lucky] 善,吉也?!墩f文》 來者以善日邪時(shí),孰與邪日善時(shí)?——《漢書·翼奉傳》 (3) 又如:善時(shí)(吉時(shí));善祥(吉祥;吉兆);善征(吉兆);善日(吉日) (4) 好;美好 [good] 母氏圣善?!对姟ぺL(fēng)·凱風(fēng)》 善,德之建也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 善人國之主也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 所以善代者乃萬故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長攻》。注:“善好也?!?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——《論語·述而》 豈人主之子孫則敢不善哉?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》 (5) 又如:善風(fēng)(良好的風(fēng)氣);善言(美言;說好話);善處(好辦法);善馬(良馬);善少(好少年);善秀(佳穗。比喻資質(zhì)甚佳,才品出眾) (6) 善良;好心 [good;nice] 供養(yǎng)三德為善?!蹲髠鳌ふ压?..
惡:基本詞義 ◎ 惡 (1) 惡、噁 ě (2) 另見 è;wū;wù 基本詞義 ◎ 惡 惡 è 〈名〉 (1) (形聲。從心,亞聲。本義:過失) (2) 同本義 [fault] 惡,過也?!墩f文》 惡上安西?!额伿霞矣?xùn)》 吾以志前惡。——《左傳·定公五年》 君子之遏惡揚(yáng)善。——《易·象傳》 (3) 又如:惡惡從短(對(duì)于人的過失,不十分苛責(zé),適可而止) (4) 泛指一般罪惡 [evil] 惡積禍盈?!铣R· 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 (5) 又如:惡逆(奸惡逆亂。古代刑律十惡大罪之一);惡障(佛語。指殺生、偷盜等妨礙修行的罪惡);惡頭兒(罪名);惡心錢兒(干壞事得來的錢財(cái));惡孽(罪惡;弊病) (6) 惡人;壞人 [evil person;villain] 元惡不待教而誅?!盾髯印ね踔啤?(7) 又如:惡殺都來(劊子手在刑場(chǎng)上逞威風(fēng)而發(fā)出的叫喊聲。惡殺:即兇神惡煞) (8) 為一項(xiàng)罪行被控告的人;犯罪的人 [culprit]。如:首...
懲:基本詞義 ◎ 懲 懲 chéng 〈動(dòng)〉 (1) (形聲。從心,征聲。本義:警戒;鑒戒) (2) 同本義 [be on the alert against;guard against;warn] 懲,戒也?!队衿?懲,恐也?!稄V雅》 則民有所懲。——《禮記·表記》 不懲其心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節(jié)南山》 (3) 又如:懲毖(受創(chuàng)于前,當(dāng)戒慎于后);懲糾(告戒督察);懲示(警告) (4) 處罰 [penalize;punish] 懲惡而勸善?!蹲髠鳌こ晒哪辍?懲肆而去貪?!蹲髠鳌こ晒荒辍?(5) 又如:懲勸(責(zé)罰與獎(jiǎng)賞);懲惡勸善(貶斥壞人,獎(jiǎng)勵(lì)好人);懲創(chuàng)(懲戒;警惕) (6) 改定 [change] 變律改經(jīng),一皆懲革?!憘叀缎驴搪┿憽?(7) 克制;制止 [restrain;stop]。如:懲忿(克制忿怒)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