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校網(wǎng)

大書特書的近義詞

大書特書的基本資料

  • 詞語:大書特書
  • 拼音:dà shū tè shū
  • 解釋:書:寫。大寫特寫。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。 對大事鄭重地予以記述足下勉逢令終始其躬,而足下年尚強,嗣德有繼,將大書特書,屢書不一書而已也?!?唐. 韓愈《答元侍御書》

大書特書的近義詞

  • 近義詞1:大論

    詞語解釋:1.正大的議論或理論。 2.吐蕃官號。論﹐藏文blon﹐王族﹑大臣。

  • 近義詞2:

    詞語解釋:盡[jìn]: 完畢:用~。說不~。取之不~。; 達(dá)到極端:~頭。山窮水~。~情。自~(自殺)。; 全部用出,竭力做到:~心?!?。~瘁。~職?!?。~責(zé)。人~其才。物~其用。; 都,全:~然?!前椎??!昭鄣?。~釋前嫌。 盡[jǐn]: 極,最:~底下。; 力求達(dá)到最大限度:~量(liàng )?!?。

  • 近義詞3:淋漓

    詞語解釋:①形容濕淋淋往下流滴的樣子:大汗淋漓|鮮血淋漓|淋漓身上衣,顛倒筆下字。②形容充盛或盡興、暢快:痛快淋漓|淋漓痛飲長亭暮,慷慨悲歌白發(fā)新。

  • 近義詞4:淋漓盡致

    詞語解釋:淋漓:形容濕淋淋往下滴,比喻盡情,酣暢;盡致:達(dá)到極點。形容文章或說話表達(dá)得非常充分、透徹,或非常痛快。

  • 近義詞5:長篇大論

    詞語解釋:滔滔不絕的言論。多指內(nèi)容煩瑣、詞句重復(fù)的長篇發(fā)言或文章。 指冗長的文章或滔滔不絕的言談

【大書特書】單字解釋

:基本詞義 ◎ 書 書 shū 〈動〉 (1) (形聲。從聿,者聲。聿( yù ),即筆。隸書省“者”成“曰”。《說文》:“書,箸也。”箸(著)即顯明。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,“者、箸”音近,故“者”有表意作用。本義:書寫,記錄,記載) (2) 同本義 [write;take notes] 書,著也?!墩f文》。按說文序云:“著于竹帛謂之書?!?五曰六書。——《周禮·保氏》 作書。上古以刀錄于竹若木,中古以漆畫于帛,后世以墨寫于紙。——朱駿聲《說文通訓(xùn)定聲》 易之以書契?!兑住は缔o》 書者,以筆畫記之辭。——《尚書序》疏 子張書諸紳。——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 乃丹書帛曰:“陳勝王”,置人所罾魚腹中。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 大書一“屈”字,以兩竿夾揭之,走訴行御史臺?!鳌?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 眾言同,于是乎書?!桨丢z中雜記》...
:基本詞義 ◎ 大 dài 〈名〉 (1) 見“大夫”、“大王” (2) 用同“代”。世代 [generation] 陵家歷大為軍將,世世從軍為國征。——《敦煌變文集·李陵變文》 (3) 另見 dà 基本詞義 ◎ 大 dà 〈形〉 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腳。“大”是漢字部首之一,從“大”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(guān)。本義:大小的“大”) (2) 形容體積、面積、數(shù)量、力量、規(guī)模、程度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。與“小”相對 [big;large;great] 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、大夫、太子、太君,皆尊詞?!墩f文》 遵彼大路兮。——《詩·鄭風(fēng)·遵大路》 大有?!兑住贰a屛模骸按笥?,包容豐富之象?!?大報天而主日也?!抖Y記·郊特牲》。 其朝踐用兩大尊?!吨芏Y·司尊彝》。司農(nóng)注...
:基本詞義 ◎ 特 tè 〈名〉 (1) (形聲。從牛,寺聲。本義:雄性的牛馬) (2) 同本義 [bull] 特,樸特,牛父也?!墩f文》 凡馬,特居四之一?!吨芏Y·夏官·校人》 特,牡牛也。——《玉篇》 (3) 又如:特處士(賦予公牛以處士頭銜);特牛(一頭公牛) (4) 泛指牛 [ox]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,初如小特?!b《蠻書》 (5) 三歲獸 [three-year old beast] 胡瞻爾庭有縣特兮?——《詩·魏風(fēng)·伐檀》 (6) 敵特;特務(wù) [spy]。如:反特;特工 詞性變化 ◎ 特 tè 〈形〉 (1) 獨特,特異;突出;特別[special;particular;out of the ordinary] 士之特立獨行,適于義而已?!n愈《伯夷頌》 何其無特操與?——《莊子·齊物論》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,不與培塿為類?!谠妒嫉梦魃窖缬斡洝?臣超區(qū)區(qū),特蒙神靈。——《后漢書·班超傳》 (2) 又如:特達(dá)(特別通曉事理);特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