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校網(wǎng)
kē dǒu

蝌蚪


拼音kē dǒu
注音ㄎㄜ ㄉㄡˇ

詞性名詞


詞語解釋

蝌蚪[ kē dǒu ]

⒈ 蛙或蟾的幼蟲。如:蝌蚪書(古文字體的一種。筆畫多,頭大尾小,形如蝌蚪,故稱);蝌蚪文字(又叫蝌蚪篆文、蝌蚪鳥跡。即指蝌蚪書)

tadpole;

引證解釋

⒈ 亦作“蝌斗”。

⒉ 蛙或蟾蜍的幼蟲。

《南史·文學(xué)傳·卞彬》:“蝌斗唯唯,羣浮闇水?!?br />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蟲四·蝌蚪》:“蝌蚪生水中,蝦蟇,青鼃之子也……蝌蚪狀如河豚,頭圓,身上青黑色,始出有尾無足,稍大則足生尾脫?!?br />清 陳維崧 《點(diǎn)絳唇·夜宿臨洺驛》詞:“晴髻離離, 太行 山勢(shì)如蝌蚪?!?/span>

⒊ 指蝌蚪書。參見“蝌蚪書”。

宋 蘇軾 《鳳翔八觀·石鼓歌》:“憶昔 周宣 歌《鴻雁》,當(dāng)時(shí)籀史變蝌蚪?!?br />元 謝應(yīng)芳 《懷詹國(guó)遠(yuǎn)》詩:“蝌蚪殘書補(bǔ)未全,齋居一榻坐來穿。”
清 龔自珍 《古史鉤沉論二》:“孔 壁既彰,蝌斗煌煌,匪 籀 而 倉,蓋憲章者 文 武,而匪憲章 宣王,史之小罪三?!?/span>

國(guó)語辭典

蝌蚪[ kē dǒu ]

⒈ 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。背面黃褐色或黑色,體橢圓,尾大而側(cè)扁。大多為草食。成長(zhǎng)時(shí)先生后肢,尋生前肢,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,最后變成蛙或蟾蜍。

英語tadpole, CL:隻|只[zhi1],條|條[tiao2]

德語Kaulquappe (S)?

法語têtard

“蝌蚪”分字解釋


詞語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