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紙和筆。
英paper and pen;
⒉ 指文章、書信等。
英articles; letter; written composition;
⒈ 毛筆與簡牘。亦泛指文具用品。
引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上許,令尚書給筆札。”
《后漢書·曹褒傳》:“慕 叔孫通 為 漢 禮儀,晝夜研精,沉吟專思,寢則懷抱筆札,行則誦習(xí)文書。”
清 方文 《懷吳日生》詩:“此日大官分筆札, 上林 諸樹盡含香。”
⒉ 寫作;書寫。
引《北齊書·李繪傳》:“素長筆札,尤能傳受,緝綴詞議,簡舉可觀?!?br />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九:“那府中事體煩雜,宣徽要請一個館客,做記室代筆札之勞?!?/span>
⒊ 指負(fù)責(zé)文牘的職務(wù)。
引《世說新語·文學(xué)》“左太沖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《左思別傳》:“父 雍,起於筆札,多所掌練?!?/span>
⒋ 借指文章、書畫。
引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成帝紀(jì)一》:“時人為之語曰:‘ 谷子云 之筆札, 樓君卿 之唇舌?!云渖跻娦庞靡??!?br />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仁宗至和二年》:“襄 工筆札,帝尤愛之,御制《李用和碑文》,詔使 襄 書。”
⒌ 特指書簡。
引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漢 來筆札,辭氣紛紜。觀 史遷 之《報任安》, 東方朔 之難 公孫,楊惲 之酬 會宗 ……志氣槃桓,各含殊采。”
唐 無名氏 《玉泉子》:“王生 之子不知其故,偶獲 孜 與父平昔所嘗往來筆札,累十幅,皆 孜 手跡也。”
⒍ 指文才。
引《魏書·酷吏傳·高遵》:“涉歷文史,頗有筆札,進(jìn)中書侍郎。”
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豪爽》:“﹝ 嚴(yán)武 ﹞累于飲筵對客騁其筆札?!?br />筆劄:猶筆記;手書的文字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夫書記廣大,衣被事體,筆札雜名,古今多品?!?br />《舊五代史·周書·太祖紀(jì)一》:“帝性聰敏,喜筆札,及從軍旅,多閲簿書。”
明 王世貞 《題宋仲珩方希直書》:“希直 不以書名,而方剛不折之氣,流溢筆墨間,其名磨損不可辨,蓋 永樂 中有禁,收公筆札者同罪故耳。”
⒈ 古代的筆和木簡,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的紙筆。
引《史記·卷一一七·司馬相如傳》:「相如曰:『有是。然此乃諸侯之事,未足觀也。請為天子游獵賦,賦成奏之。』上許,令尚書給筆札。」
⒉ 關(guān)于文墨寫作等事,如公文、書信。
引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「漢來筆札,辭氣紛紜。」
宋·歐陽修〈張子野墓志銘〉:「好學(xué)自力,善筆札?!?/span>
Copyright ? mingxiao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杭州優(yōu)配網(wǎng)絡(luò)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 未經(jīng)書面允許不得轉(zhuǎn)載、復(fù)制信息內(nèi)容、建立鏡像
本網(wǎng)站內(nèi)容僅供參考,請以各學(xué)校實際情況為主!內(nèi)容侵權(quán)或錯誤投訴:841539661@qq.com 工信部備案號:浙ICP備2001971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