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校網(wǎng)
běn lái miàn mù

本來面目


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
注音ㄅㄣˇ ㄌㄞˊ ㄇ一ㄢˋ ㄇㄨˋ

繁體本來面目
詞性名詞


詞語(yǔ)解釋

本來面目[ běn lái miàn mù ]

⒈ 固有的樣子。

本來面目還誰(shuí)識(shí),且向樽前學(xué)楚狂。——明·王守仁《王成文公全書》

original(real,unmasked) appearance(character);

引證解釋

⒈ 佛教語(yǔ)。指人本有的心性。

《壇經(jīng)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么時(shí),那箇是 明 上座本來面目?!?br />亦省作“本面”。 清 李颙 《學(xué)髓》:“水澂則珠自現(xiàn),心澂則性自朗,故必以靜坐為基……虛明寂定為本面?!?/span>

⒉ 原來的樣子。

宋 蘇軾 《老人行》:“一任秋霜換鬢毛,本來面目常如故?!?br />明 李贄 《與周友山書》:“即日加冠畜髮,復(fù)完本來面目?!?br />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五八回:“他這本來面目極好,倒別弄緊襯了?!?br />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門外文談七》:“這一潤(rùn)色,留傳固然留傳了,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本來面目。”
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
本來面目[ běn lái miàn mù ]

⒈ 佛教用語(yǔ)。指人固有的心性、本分。

《五燈會(huì)元·卷二·蒙山道明禪師》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恁么時(shí),阿那個(gè)是明上座本來面目?!?/span>

面目全非

⒉ 事物原本的樣子。

《鏡花緣·第四六回》:「任他變幻,何能脫卻本來面目!」

近音詞、同音詞


“本來面目”分字解釋


詞語(yǔ)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