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愧
〈動(dòng)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鬼聲。本義:慚愧)
(2) 同本義。同“媿” [ashamed]
小則如愧?!抖Y記·儒行》
尚不愧于屋漏。——《詩(shī)·大雅·抑》
不愧于人。——《詩(shī)·小雅·何人斯》
雖顏慚未知心愧。——《魏書(shū)·列女傳》
縱上不殺我,我不愧于心乎?——《史記·張耳陳余列傳》
諶雖暴抗,然聞言則大愧流汗?!?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?tīng)睢?/p>
能不愧老人之言否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下恐愧吾師矣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茲游快且愧矣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
兼愧貴家子。——《玉臺(tái)新詠·古詩(shī)為焦仲卿妻作》
(3) 又如:愧心(內(nèi)心慚愧);愧悔(慚愧后悔);愧服(衷心佩服他人,自慚不如);愧灼(極言慚愧之意);愧天作人(上愧對(duì)天理,下愧對(duì)人事)
(4) 折辱人;使羞慚 [ashame]
昭王聞之,欲愧之以辭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(guó)策·齊策》
(5) 又如:愧辱(羞辱)
(6) 責(zé)人罪咎 [blame]
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,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?!抖Y記·表記》。注:“病、愧謂罪咎之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