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鄭南金

[唐代] 鄭南金

鄭南金,中宗時人。詩一首。

宋若昭

[唐代] 宋若昭

宋若昭(761年-828年),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裔孫宋庭芬之女。[1] 宋庭芬有五女,曰若莘、若昭、若倫、若憲、若荀,皆警慧,善屬文;而若昭、若憲成就更高些。唐德宗貞元四年被召入宮廷,稱為內(nèi)學士。唐穆宗時拜為尚宮。歷經(jīng)穆宗、敬宗、文宗三朝,皆呼先生。進封梁國夫人。

孫定

[唐代] 孫定

涪州人,字志之。屢試進士,皆不第。昭宗景福二年,下第后出京城開遠門,醉中賦詩寄孫儲,訴悲苦之情。晚年喪志,放情杯酒。竟無成而終。曾作詩千余首,多毀于兵火。

喬氏

[唐代] 喬氏

馮翊(今陜西大荔)人。喬知之之妹。高宗、武后時在世。能詩。其詩曾收入李康成《玉臺后集》。事跡據(jù)《初唐詩紀》卷六〇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另《永樂大典》卷六五二三引《玉臺后詠》尚存其《新妝詩》1首,《全唐詩》作楊容華詩。以作楊詩為是。

崔元范

[唐代] 崔元范

崔元范,男,籍貫不詳。宣宗大中七年(853)左右,佐李訥浙東幕府,將入為監(jiān)察御史,李訥、楊知至等人賦詩餞送,元范遂作《李尚書命妓歌餞有作奉酬》詩。是年秋,元范鞫獄于譙中(今安徽亳州),卒。生平事跡散見《云溪友議》卷上、《唐詩紀事》卷五九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臨川小吏

[唐代] 臨川小吏

姓名不詳,五代南唐人。李建勛鎮(zhèn)臨川(今江西撫州)時,令其口占一詩云。見《詩話總龜》前集卷三?!度圃姟窊?jù)之存詩2句。

王瑀

[唐代] 王瑀

玄宗時人。天寶三載(743)作詩送賀知章歸會稽,《會稽掇英總集》卷二收此詩。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巴陵館鬼

[唐代] 巴陵館鬼

巴陵館鬼,唐代詩人。

薛巽

[唐代] 薛巽

望河?xùn)|(今山西永濟西)。大理司直薛仲卿之子。憲宗元和初,為河北行營糧料使于皋謨判官。六年(811)坐于皋謨貪贓案,貶官連州。量移朗州員外司戶。與柳宗元為友。事跡散見《舊唐書·崔元略傳》、《柳河?xùn)|集》卷一三與卷二三。同治《武陵縣志》卷四八存詩1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元絳

[唐代] 元絳

元絳(1008—1083),字厚之,錢塘人,一說字厚之。北宋大臣、文學家。祖籍南城縣東興鄉(xiāng)蘇源村(今江西省黎川縣荷源鄉(xiāng)蘇源村)人,祖父元德昭為五代吳越丞相,遂為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,生而敏悟,5歲能作詩。以廷試誤賦韻,得學究出身。再舉登第,調(diào)江寧推官。遷江西轉(zhuǎn)運判官,知臺州。儂智高反嶺南,宿軍邕州;絳供軍餉有功。累遷翰林學士,拜參知政事。后罷知潁州,以太子太保致仕。神宗元豐六年卒,年76,謚“章簡”。著有《玉堂集》、《全宋詞》存其詞2首,《宋詩紀事》存其詩6首。

姚明揚

[唐代] 姚明揚

唐人。德宗建中初,任商州刺史。二年,改陜虢觀察使。四年,涇原軍亂,德宗奔奉天。明揚以軍事委副使張勸,自赴行在。貞元四年,任司農(nóng)卿。

張翱

[唐代] 張翱

唐末進士。恃才傲物。昭宗乾寧中至宿州,因于席上調(diào)戲刺史陳璠之寵妓,為陳璠杖死。事跡略見《北夢瑣言》卷一〇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何贊

[唐代] 何贊

何贊(1485-1544),字堯卿,號瑞山,黃巖城內(nèi)后巷人。

封行高

[唐代] 封行高

封行高,生卒年不詳,渤海蓨(tiáo)縣(今河北景縣)人。封德彝之從子,唐代詩人觀(627—649年)中官至禮部郎中。以文學博雅知名。

李詢

[唐代] 李詢

李詢是李穆之兄李賢的兒子。李賢仕周、官至大將軍。李詢為人,深沉而有大略,頗涉書史,識見宏遠,饒有父叔之風。周世曾任納言上士、內(nèi)史上士兼掌吏部,以干濟聞世。周武帝建德三年,武帝巡視云陽宮,拜司衛(wèi)上士,委以京師守衛(wèi)之責。周衛(wèi)剌王承武帝不在宮的機會作亂,城門已閉,并焚肅章門,以阻宮中外援。李詢時在宮中,益其火勢,使賊不得入宮,這真是急中生智,也足以說明李詢臨危不亂的鎮(zhèn)定。事平,武帝亦返京,知其經(jīng)過,深加器重,拜儀同三司,任長安令,屢以軍功,加位大將軍,爵封平高郡公,當時已嶄露頭角了。

夏侯孜

[唐代] 夏侯孜

夏侯孜,字妤學,亳州譙人,累遷婺州剌史、絳州刺史等職。唐宣宗時,自兵部侍郎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(宰相)。唐懿宗登基,進司空,尋罷,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,唐代宰相。

程行諶

[唐代] 程行諶

程行諶(634—726),唐朝官吏。名則,以字行。河南鄭州人。志大好學,以文法稱。首中甲科,初補潞城尉。轉(zhuǎn)鄠縣尉、萬牟縣尉。入為監(jiān)察御史里行,進殿中侍御史。招毀議,出為幽州司馬,遷定州長史,入為金部郎中。中宗景龍四年(710),征授長安令。不久,除將作少匠、少府少監(jiān),轉(zhuǎn)刑部侍郎。玄宗開元初,出為蒲州刺史,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。征拜鴻臚卿,即改殿中監(jiān)。玄宗開元中,擢拜御史大夫,上疏以為來子珣等殘害良善,其子孫不許仕宦。卒,贈左丞相、廣平郡公,謚曰貞。

張松齡

[唐代] 張松齡

張松齡,唐人張志和(《漁歌子》)之兄,一名“張鶴齡”,官居浦陽尉(今浙江蕭山境內(nèi))。他的弟弟張志和,本名龜齡,字子同,浙江金華人,擢明經(jīng)(按:擢,提拔;明經(jīng),即明經(jīng)科,為唐代科舉制中的一種考試形式,與進士科同為唐時最重要的科舉考試科目),被唐肅宗賞識,命“待詔翰林”。后來,因政壇上的斗爭牽連,被貶為南浦尉。后獲赦,不復(fù)仕,居江湖,自稱“煙波釣徒”,又號“元真子”。其本人作有《漁父》詞。該詞的背景:時志和隱居山林,松齡作此詞以招其歸,志和以《漁歌子》回應(yīng)之,以明其心志。

馬總

[唐代] 馬總

(?—823)唐扶風人,字會元。德宗貞元中辟署滑州姚南仲幕府,貶泉州別駕。憲宗元和中自虔州刺史遷安南都護。以儒術(shù)教其俗,政事嘉美。于漢立柱處建二銅柱,刻書唐德,以繼伏波之跡。后入為刑部侍郎。元和十二年,兼御史大夫,副裴度宣慰淮西,為設(shè)教令、明賞罰,其俗一變。尋擢淮西節(jié)度使。官至戶部尚書。卒謚懿。有《意林》。

韓定辭

[唐代] 韓定辭

生卒年不詳。深州(今屬河北)人,唐末五代時人。初為鎮(zhèn)州王镕書記、觀察判官。嘗出使燕帥劉仁恭處,與其幕客馬彧(一作郁)賦詩酬和,用詞奧僻,人多不曉。后累官檢校尚書祠部郎中、兼侍御史。事跡散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二〇〇引《北夢瑣言》、《唐詩紀事》卷七一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梁去惑

[唐代] 梁去惑

生平無考。敦煌遺書斯五五五存其詩1首,《全唐詩外編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蔡希周

[唐代] 蔡希周

蔡希周(688年—747年4月15日),字良傅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唐代詩人。蔡氏原籍陳留濟陽人。十九代祖東漢左中郎蔡邕,六世祖南朝陳侍中蔡景歷,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記室蔡君知,從叔父右衛(wèi)率府兵曹參軍蔡有鄰,兄緱氏主簿蔡希逸,弟洛陽尉蔡希寂都是著名的書法家。

陳彥博

[唐代] 陳彥博

陳彥博(?~?),字朝英,福建閩縣人。唐憲宗元和五年(810)庚寅科李顧行榜進士第三人。陳彥博官終貴溪令。余事不詳。

文鑒

[唐代] 文鑒

文鑒,武宗會昌間蘇州僧,武宗會昌二年(842)建經(jīng)幢于吳縣洞庭包山。

徐仁嗣

[唐代] 徐仁嗣

生卒年不詳。新鄭(今屬河南)人,宰相徐商子。懿宗咸通三年(862)登進士第,曾任司封員外郎,充翰林學士。僖宗乾符二年(875)遷司封郎中。事跡見《舊唐書·僖宗紀》、《新唐書·宰相世系表五下》、《郎官石柱題名考》卷五及卷六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王碩

[唐代] 王碩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唐末進士。武宗會昌二年(842),有若耶溪女子題詩三鄉(xiāng)驛以自傷身世,王碩過此題詩和之。事跡散見《云溪友議》卷中、《唐詩紀事》卷六七?!度圃姟反嬖?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補1首又2句。

梁獻

[唐代] 梁獻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玄宗先天時官倉部員外郎。事跡見《郎官石柱題名考》卷一八。獻能詩善賦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萬俟造

[唐代] 萬俟造

萬俟造,生卒年不詳。河南(今河南洛陽)人。德宗貞元十三年(797)登進士第。事跡散見《元和姓纂》卷一〇、《登科記考》卷一四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
張公乂

[唐代] 張公乂

憲宗元和間進士?!度圃姟反媸≡囋姟督鸸葓@花發(fā)懷古》1首,元和六年(811)登第之王質(zhì)有同題之詩。事跡據(jù)《登科記考》卷一八推知。

李從謙

[唐代] 李從謙

李從謙,字可大,祖籍隴西郡成紀縣(今甘肅省天水市),五代十國時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。李煜的母弟。李從謙墓志記載他是“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后,南唐烈祖之孫,元宗之子,后主之貴介弟”。李從謙下圍棋作詩都有巧思,李煜常常稱贊。性格倜儻,善于書法,曾經(jīng)戲作夏清侯傳。歷任鄂國公、宜春王、吉王。出鎮(zhèn)江州。后李煜降稱江南國主,他為鄂國公。歸附北宋,為右領(lǐng)軍衛(wèi)大將軍,神武統(tǒng)軍,右龍武大將。歷任隨州、復(fù)州、成州知州。改名李從浦。淳化五年,以家貧求外任,為武勝軍行軍司馬,月俸三萬錢。其孫子李仲偃,大中祥符八年進士。李從謙墓志記載他是“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后,南唐烈祖之孫,元宗之子,后主之貴介弟”。

王璘

[唐代] 王璘

唐長沙人。詞學富贍。應(yīng)日試萬言科,請十書吏,口授十書吏書之,未亭午,已就七千言。路巖遣吏召之,不往,巖奏廢萬言科。后放浪山水而終。

利涉

[唐代] 利涉

僧。西域人。結(jié)侶東游,遇玄奘得度。玄宗開元中住京兆大安國寺。時有韋玎請廢釋道二教,玄宗將從之,利涉抗言力爭,事遂罷。后徙南陽龍興寺。有《立法幢論》。

路黃中

[唐代] 路黃中

京兆三原(今陜西三原)人。德宗貞元間岳州刺史路怤子。憲宗元和元年(805)為浙江東道節(jié)度使楊于陵幕僚。事跡見《元和姓纂》卷八、《新唐書·宰相世系表五下》。《會稽掇英總集》卷四存詩1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盧征

[唐代] 盧征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晚唐詩人。懿宗咸通三年(862)登進士第。事跡見《登科記考》卷二三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文秀

[唐代] 文秀

江南詩僧。昭宗時居長安,為文章供奉。與鄭谷、齊己為詩友。曾游南五臺。事跡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七四、《唐才子傳》卷三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另《錦繡萬花谷后集》卷四存文秀詩2句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盧士政

[唐代] 盧士政

盧士政(一作玟),山東人,為西川觀察支使,后歷瀛鄚節(jié)度,入為太子賓客分司。詩一首。

蕭縝

[唐代] 蕭縝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宣宗大中時任望江縣令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韋綬

[唐代] 韋綬

唐京兆人。韋肇子。擢明經(jīng)第。德宗時,歷遷左補闕、翰林學士,密政多所參逮。帝嘗至其院,韋妃從,會綬方寢,學士鄭絪欲馳告之,帝不許,時大寒,以妃蜀襭袍覆之而去。晚感心疾,罷還第。官終左散騎常侍。

張野人

[唐代] 張野人

生平不詳。曾寓居洛陽。孟浩然有《題張野人園廬》詩,是否一人,殊難決斷。《日本國見在書目》著錄其集10卷,已佚?!度圃娨荨肥赵?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上。

裴交泰

[唐代] 裴交泰

生卒年不詳。德宗貞元年間詩人。事跡略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三六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宜芬公主

[唐代] 宜芬公主

宜芬公主 也有作宜芳公主,此處按全唐詩說法。約生活于唐玄宗天寶(742--755)前后。本豆盧氏女,有才色。天寶四載,奚霫(在今河北承德境內(nèi))無主,安祿山請立其質(zhì)子,而以公主配之。上遣中使護送,至虛池驛,悲愁作詩于驛站屏風,現(xiàn)存詩一首。

韋澳

[唐代] 韋澳

京兆人,字子斐。韋貫之子。文宗大和六年進士。嘗十年不調(diào),御史中丞高元裕欲薦用之,諷澳謁己,澳竟不詣。宣宗時,歷遷考功員外郎、知制誥、兵部侍郎、翰林學士承旨。常夜被旨草詔書,開陳可否,帝未嘗不順納。改京兆尹,豪右斂跡。未幾,授河陽節(jié)度使。懿宗立,徙平盧,入為吏部侍郎,復(fù)出為邠寧節(jié)度使。坐事貶秘書監(jiān),分司東都。遷河南尹,辭疾不拜,乞歸樊川。卒謚貞。

陳蓬

[唐代] 陳蓬

陳蓬,唐僖宗乾符年間(874年---879年)駕船至霞浦,定居于霞浦縣州洋鄉(xiāng)后岐村。據(jù)《霞浦縣志》記載:“陳蓬,號白水仙。乾符(874年十一月至879年十二月)間,駕舟從海上來,家于后岐。嘗題所居云:‘竹籬疏見浦,茅屋漏通星?!衷疲骸^磊落高低結(jié),竹戶玲瓏左右開。’與林嵩有詩文之雅,后不知所之。嵩之孫秘書丞仲荀,有《地理志》得之黃忠老人,授于白水仙《陰陽書》七十二卷,《星圖》一卷,皆其所作也。又留讖云:‘東去無邊海,西來萬頃田,東西沙徑合,朱紫出其間?!蠼则?。”?

冀金

[唐代] 冀金

生平無考?!度圃娨荨肥赵?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上。

汪極

[唐代] 汪極

生卒年不詳。字極甫,歙州(今安徽歙縣)人,昭宗時進士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
李渥

[唐代] 李渥

李渥,李蔚子,隴西人也。咸通末進士及第,釋褐太原從事,累拜中書舍人、禮部侍郎。光化三年,選貢士。

軒轅彌明

[唐代] 軒轅彌明

衡山道士。憲宗元和七年(812)入長安,與劉師復(fù)、侯喜作《石鼎聯(lián)句》詩,造句奇警。韓愈為之作序。據(jù)云當時已90余歲,并能捕逐鬼神。宋人或謂是韓愈托名,或以為即賈島,但皆無確證。事跡見《韓昌黎詩系年集釋》卷八、《太平廣記》卷五五引《仙傳拾遺》?!度圃姟烦章?lián)句外,又存玄宗開元二年(714)《謁堯帝廟》詩1首。清人沈欽韓懷疑該詩為宣宗時羅浮山道士軒轅集作。

張懷

[唐代] 張懷

生平無考?!度圃姟肥掌洹秴墙瓌e王長史》詩1首。此詩最早見之于宋范成大《吳郡志》卷一八,載于宋之問《渡吳江別王長史》詩之次,缺題。

楊系

[唐代] 楊系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代宗大歷十二年(777)登進士第。事跡見《登科記考》卷一一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李續(xù)

[唐代] 李續(xù)

東平王李續(xù),太宗李世民孫,紀王李慎長子。慎七子,續(xù)與秀最知名。續(xù)王東平,歷和州刺史,薨。弟多為武后所殺。

杜兼

[唐代] 杜兼

杜兼,字處弘,中書令正倫五世孫。初,正倫無子,故以兄子志靜為后。父廙,為鄭州錄事參事軍事。安祿山亂,宋州刺史李岑以兵迎之,為追騎所害。兼尚幼,逃入終南山。伯父存介為賊執(zhí),臨刑,兼號呼愿為奴以贖,遂皆免。建中初,進士高第,徐泗節(jié)度使張建封表置其府。積勞為濠州刺史。性浮險,尚豪侈。德宗既厭兵,大抵刺史重代易,至歷年不徙。兼探帝意,謀自固,即脩武備,募占勁兵三千,帝以為才。元和初,入為刑部郎中,改蘇州刺史。比行,上書言李锜必反,留為吏部郎中。尋擢河南尹。杜佑素善兼,終始倚為助力。所至大殺戮,裒蓺財貲,極耆欲。適幸其時,未嘗敗。卒,年七十。家聚書至萬卷。

王越賓

[唐代] 王越賓

生平不詳。玄宗時中官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
李陽冰

[唐代] 李陽冰

李陽冰(生卒年不詳),約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。唐代文學家、書法家。字少溫,漢族,譙郡(治今安徽亳州)人。李白族叔,為李白作《草堂集序》。初為縉云令、當涂令,后官至國子監(jiān)丞、集賢院學士。世稱少監(jiān)。兄弟五人皆富文詞、工篆書。初師李斯《嶧山碑》,以瘦勁取勝。他善詞章,工書法,尤精小篆。自詡“斯翁之后,直至小生,曹喜、蔡邕不足也?!彼鶗鴮懙淖瓡?,“勁利豪爽,風行而集,識者謂之蒼頡后身?!鄙踔帘缓笕朔Q為“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”。

喬侃

[唐代] 喬侃

[唐](約公元六九o年前后在世)(一作偘)同州馮翊人,喬知之之弟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武后天授元年前后在世。與兄知之弟備并以文訶知名。開元初,(公元七一三年)為兗州都督。

白履忠

[唐代] 白履忠

汴州浚儀人。博涉文史。隱居古大梁城,時號梁丘子。睿宗景云中,征拜校書郎,棄官去。玄宗開元時,召赴京師,辭以老病不任職,拜朝散大夫,旋乞還。有《老子注》、《黃庭內(nèi)景經(jīng)》及文集。

于敖

[唐代] 于敖

于敖(765—830)[唐]字蹈中。京兆高陵(今陜西高陵)人。擢進士第,為秘書省校書郎,累遷戶部侍郎,出為宣歙觀察使。工書,嘗書唐韋綬碑?!短茣緜?、墨池編》

齊推

[唐代] 齊推

定州義豐(今河北安國)人,一作高陽(今屬河北)人。德宗時宰相齊抗之弟。初居越州石傘巖。元和元年(806)秋,邀浙東觀察使楊于陵及其幕僚游其地,并賦詩紀游。后歷官饒州刺史。卒年不詳。事跡散見《會稽掇英總集》卷四、《太平廣記》卷三五八引《玄怪錄》?!稌抻⒖偧肪硭氖赵?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汪仲陽

[唐代] 汪仲陽

憲宗元和間人。光緒《上虞縣志》卷三七收其元和二年(807)在越州上虞縣所作詩1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鄭馥

[唐代] 鄭馥

世次不詳。《全唐詩》收省試詩《東都父老望幸》1首,出《文苑英華》卷一八〇。

裴澈

[唐代] 裴澈

裴澈,唐朝大臣。孟州濟源(今河南濟源)人。裴俅之子,裴休的從子。登咸通進士第。僖宗朝,拜相,歷官門下侍郎、右仆射、同平章事、判度支。以擁立偽煴誅。有兄裴渥、裴滈。留詩一首。

  • 26
  • 27
  • 28
  • 29
  • 30
  • 31
  • 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