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[唐代] 竇威
竇威(?-618年),字文蔚,扶風(fēng)平陵人,唐朝宰相、外戚,隋朝太傅竇熾之子,太穆皇后堂叔。竇威出身于河南竇氏三祖房,雅好文史,早年曾出仕隋朝,歷任秘書郎、蜀王府記室、內(nèi)史舍人、考功郎中,后坐事免職。唐高祖太原起兵,竇威補任大丞相府司錄參軍,參與制定朝廷典制。武德元年(618年),唐朝建立,竇威擔(dān)任內(nèi)史令。病逝后,追贈同州刺史、延安郡公,謚號靖。
[唐代] 張格
張格(?~九二七),字承之,一字義師,宿州符離(今屬安徽)人,郡望河間(今屬河北)。天復(fù)三年(九○三),其父張浚為楊麟所殺,格逃入蜀依王建,為翰林學(xué)士。武成元年(九○八),拜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,累加右仆射、太傅。后主王衍即位,貶為茂州刺史,再貶維州司戶。乾德六年(九二四),復(fù)入相。前蜀亡,入洛,授太子賓客、三司副使。天成二年卒?!杜f五代史》卷七一、《十國春秋》卷四一有傳。另參《資治通監(jiān)》卷二六六。張格詞殘句,據(jù)董本《宋朝事實類苑》錄入。
[唐代] 盧元輔
(774—829)滑州靈昌人,字子望。盧杞子。少以清行聞于時。進(jìn)士及第,授崇文館校書郎。杞死,德宗念之不已,特恩拜元輔左拾遺,歷杭、常、絳三州刺史??颊n最高,詔授吏部郎中,累進(jìn)兵部侍郎,出為華州刺史,卒。元輔端靜介正,人不以杞之惡為累。
[唐代] 崔耿
崔耿,男,出生于郡望清河?xùn)|武城(今山東武城西北)。自六世祖起遷居洛陽(今屬河南)。文宗大和二年(828)任殿中侍御史。大和末任建州刺史。武宗會昌元年(841)任衢州刺史。宣宗大中三年(849)前為曹州刺史,六年任安南都護(hù)。卒年不詳。事跡散見《唐會要》卷五四、《千唐志齋藏志》等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[唐代] 潘求仁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隋尚書右丞潘子義孫。曾任吏部員外郎、屯田郎中。唐太宗貞觀十四年(640),在杭州刺史任。事跡散見許敬宗《賀杭州等龍見并慶云朱草表》、《元和姓纂》卷四、《郎官石柱題名考》卷四。求仁善文能詩,《舊唐書·經(jīng)籍志下》、《新唐書·藝文志四》均著錄《潘求仁集》3卷,已佚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[唐代] 陳復(fù)休
號陳七子。排行七。德宗貞元間至褒城,年約50余,多變化之術(shù)號陳七子。排行七。德宗貞元間至褒城,年約50余,多變化之術(shù)。因狂醉市中而入獄,不食而死。棄之郊外,旋還家,復(fù)至市中。柳仲郢、周墀、高駢等皆禮重之。僖宗中和五年(885)至長安,曾寄詩與宦官田令孜。后卒于家。其后復(fù)有人云在長安見之。事跡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五二引《仙傳拾遺》?!度圃姟反鏀嗑?。
[唐代] 錢可復(fù)
登進(jìn)士第,累官至禮部郎中。太和九年,鄭注出鎮(zhèn)鳳翔,李訓(xùn)選名家子以為賓佐,授可復(fù)檢校兵部郎中、兼御史中丞,充鳳翔節(jié)度副使。其年十一月,李訓(xùn)敗,鄭注誅,可復(fù)為鳳翔監(jiān)軍使所害。
[唐代] 王氏女
(?—874)翰林學(xué)士王徽之侄女。寓居常州義興縣湖洑渚桂巖山。好清靜無為之道,工詞翰,善琴。及長,誓志不嫁。常持誦道經(jīng)。僖宗乾符元年(874),留詩一首而卒,時傳為仙去。事跡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七〇引《墉城集仙錄》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[唐代] 鐘輻
鐘輻,五代后周時金陵(今南京)人。有才學(xué),氣豪體傲。樊若水女,才質(zhì)雙盛,愛輻之才,結(jié)為夫妻。后周時至洛陽應(yīng)詔試,中甲科第二,得意不還。一夕,夢其妻詩,怨頗深,輻懷愧答一詩曰:“還吳東下過蒲城,樓上清風(fēng)酒半醒。想得到家春欲暮,海棠千樹欲凋零?!焙髿w家,則妻已亡數(shù)月,遂不仕,隱居鐘山著書守道,壽八十余。鐘輻妻留有《怨詩》一首:“楚水平練如,雙雙白鳥飛。金陵幾多地,一去不言歸。”《全五代詩》收錄之。
[唐代] 侯道華
侯道華,唐代芮城人,蒲人,文學(xué)家。大中時仙去。好讀子書與經(jīng)史,手不釋卷。曾在道院中靜養(yǎng)。相傳一天,從市中喝醉歸來,用力砍院前的松枝,說:"不要妨礙我飛到高處去。"七天后,松樹上有云鶴出現(xiàn),并傳出笙歌,侯道華飛坐在松頂,揮手成仙而去。
[唐代] 無作
無作,[五代·梁]僧,字不用,自號逍遙子,姓司馬氏,姑蘇(今江蘇蘇州)人。善草隸,筆法遒勁,人多摹寫。錢武肅王召居明州,辭歸。開平(九o七至九一o)中卒年五十六。米芾云:“唐末人學(xué)歐書尤多,四明僧無作學(xué)真字八九分,行字肥弱,用筆寬。又有七八家不逮此僧。
[唐代] 殷文圭
殷文圭,字表儒,小字桂郎,池州青陽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昭宗天佑初年前后在世(904年)。初居九華,刻苦于學(xué),所用墨硯,底為之穿。唐末,詞場請托公行,僅文圭與游恭獨步場屋。乾寧五年,(公元八九八年)及第,為裴樞宣諭判官記室參軍。朱全忠、錢鉸交辟均不就。田頵置田宅迎其母,以甥事之,待文圭以上客禮,故頗為盡力。頵敗,事楊行密,終左千牛衛(wèi)將軍。文圭作詩甚多,有登龍集、冥搜集、筆耕詞、水縷錄、從軍藁等集,《新唐書志》僅錄詩集一卷。此從《唐才子傳》傳于世。
[唐代] 盧駢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懿宗咸通間進(jìn)士,曾官員外郎。嘗游長安青龍寺,題詩云:“壽夭雖云命,榮枯亦太偏。不知雷氏劍,何處更沖天?!蔽磶鬃?,時人以為詩讖。事跡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一四四、《唐詩紀(jì)事》卷六六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[唐代] 天寶時人
據(jù)《太平廣記》卷三九六引《神異錄》,玉龍子本為唐太宗晉陽宮中舊物,開元中,三輔旱,乃密投之于南內(nèi)龍池。及玄宗幸西蜀,回至渭水,臨流濯弄,沙中得之。后為小黃門私竊,以遺李輔國。輔國夜聞柜中如有聲,開而視之,已失所在。此人為詩詠之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,即據(jù)《太平廣記》輯出。
[唐代] 裴光庭
裴光庭(678年-733年),字連城,絳州聞喜(今山西聞喜東北)人,唐朝宰相,隋朝禮部尚書裴仁基之孫,右衛(wèi)大將軍裴行儉之子。裴光庭出身于河?xùn)|裴氏中眷房,早年以門蔭入仕,歷任太常寺丞、郢州司馬、司門郎中、兵部郎中等職,后因建議讓突厥參與封禪,升任鴻臚少卿、兵部侍郎。開元十七年(729年),裴光庭拜相,初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,次年又升任侍中。他任相期間,提出“循資格”,以資歷作為擢用官吏的標(biāo)準(zhǔn),還建議向吐蕃傳播中原典籍,后封正平縣男。開元二十一年(733年),裴光庭病逝,時年五十八歲。追贈太師,謚號忠獻(xiàn)。
[唐代] 高崇文
高崇文(746年—809年11月6日[1] ),字崇文,幽州(今北京一帶)人,祖籍渤海蓚縣(今河北景縣),出身渤海高氏。唐代名將。曾率軍擊破吐蕃、平定西蜀,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、邠州刺史、邠寧慶三州節(jié)度觀察等使、京西都統(tǒng)。元和四年(809年),高崇文去世,年六十四,贈司徒,謚號“威武”。會昌六年(846年),配享憲宗庭廟。
[唐代] 高銖
高銖,元和六年登進(jìn)士第。穆宗即位,入朝為監(jiān)察御史,累遷員外郎、吏部郎中。太和五年,拜給事中。七年,為外官監(jiān)考使。八年十月,文宗用國子助教李仲言為侍講,銖率諫官伏閣論曰:“仲言素行纖邪,若聽用,必亂國經(jīng)。”上令中使宣諭曰:“朕要仲言講書,非有聽用也?!笔菤q,先旱后水,京師谷價騰踴;彗星為變,舉選皆停,人情雜然流議。鄭注奸謀,日聞于外。銖等犯難論諍,冀上省悟。既奉宣傳,相顧失色,以其危亡可翹足而待也。明年,訓(xùn)、注竊權(quán),惡銖不附己,五月,出為越州刺史、御史中丞、浙東觀察使。開成三年,就加檢校左散騎常侍,尋入為刑部侍郎。四年七月,出為河南尹。會昌末,為吏部侍郎。
[唐代] 薛元超
薛元超(623年-684年),名振,以字行,蒲州汾陰(今山西萬榮)人,唐朝宰相,隋朝內(nèi)史侍郎薛道衡之孫,文學(xué)館學(xué)士薛收之子。薛元超出身于河?xùn)|薛氏西祖房,早年以門蔭入仕,歷任太子舍人、給事中、中書舍人、黃門侍郎、饒州刺史、東臺侍郎、簡州刺史、正諫大夫,襲爵汾陰縣男。儀鳳元年(676年),薛元超拜相,授中書侍郎、同中書門下三品。永隆二年(681年),升任中書令,兼任太子左庶子,輔佐太子監(jiān)國,并在唐中宗繼位后因病致仕。光宅元年(684年),薛元超病逝,時年62歲。追贈光祿大夫、秦州刺史,謚號文懿,并陪葬乾陵。
[唐代] 莊若訥
生卒年不詳。密州莒縣(今山東莒縣)人。玄宗天寶十載(751)進(jìn)士及第,嘗任長安尉簿,十二載與蘇源明、袁廣、權(quán)衡等會于鄆州小洞庭洄源亭,夜宴賦詩。事跡散見蘇源明《秋夜小洞庭離宴詩序》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[唐代] 崔成甫
崔成甫,官校書郎,再尉關(guān)輔,貶湘陰。有《澤畔吟》,李白為之序。其為陜縣尉時,韋堅為陜郡太守,兼水陸轉(zhuǎn)運使,鑿潭望春樓下。成甫因變得體歌為得寶歌,堅命舟人歌之,成甫又廣為十闋,今不傳。存詩一首。
[唐代] 陸善經(jīng)
吳郡吳人。博通經(jīng)史。玄宗開元中,為宰相蕭嵩、張九齡薦入集賢院,預(yù)修國史、《六典》及《開元禮》。遷集賢直學(xué)士,官河南府倉曹參軍。天寶初,預(yù)注《禮記·月令》。終官國子司業(yè)、集賢殿學(xué)士。
[唐代] 孫思邈
孫思邈(581-682),京兆華原(現(xiàn)陜西銅川市耀州區(qū))人,唐代醫(yī)藥學(xué)家,被后人稱為“藥王”。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(jīng)典,同時也博覽眾家醫(yī)書,研究古人醫(yī)療方劑。他選擇了"濟世活人"作為他的終生事業(yè),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,他走遍了深山老林。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(yī)療經(jīng)驗,不斷積累走訪,及時記錄下來,終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《千金要方》。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《唐新本草》。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
[唐代] 裴皞
裴皞,字司東,系出中眷裴氏,世居河?xùn)|為望族。皞?cè)葜苟诵?,性卞急,剛直而無隱,少而好學(xué),苦心文藝,雖遭亂離,手不釋卷。唐光化三年,擢進(jìn)士第,釋褐授校書郎,歷諫職。梁初,當(dāng)路推其文學(xué),遷翰林學(xué)士、中書舍人。卒年八十五。贈太子太保。裴皞之享年,李調(diào)元《全五代詩》卷十二記為“卒年八十”。按謂裴皞卒八十殊誤。
[唐代] 神迥
神迥(566~630)唐代僧。馮翊(陜西)臨晉人,俗姓田。聰慧絕倫,博通經(jīng)典,年少出家。住京師大莊嚴(yán)寺,常于春夏之間云游山林,精進(jìn)修業(yè),致力于大乘教說之布衍,好嘲笑當(dāng)代世人之重視武功,而努力于老莊、詩、史等文學(xué)研究,人皆敬畏,號大論主。大業(yè)十年(614)入禪定寺。后應(yīng)詔入鴻臚寺,教化三韓(新羅、高句麗、百濟)之外國留學(xué)生及諸方之士。貞觀三年(629)入蜀,從事道俗之宣化。貞觀四年示寂于法聚寺,世壽六十五。(續(xù)高僧傳卷十三)
[唐代] 李淵
唐高祖李淵(566年-635年6月25日),字叔德,隴西成紀(jì)人,祖籍邢州堯山,唐朝開國皇帝。李淵出身于北周的貴族家庭,七歲襲封唐國公。義寧二年(618年)農(nóng)歷五月,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,建立唐朝,定都長安,并逐步消滅各地割據(jù)勢力,統(tǒng)一全國。武德九年(626年),玄武門之變后,李淵退位稱太上皇,禪位于兒子李世民。貞觀九年(635年),李淵病逝。謚號太武皇帝,廟號高祖,葬在獻(xiàn)陵。上元元年(674年)農(nóng)歷八月,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。天寶十三載(754年)農(nóng)歷二月,上尊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。
[唐代] 蕭華
蕭華(?-762年),祖籍南蘭陵(今江蘇武進(jìn)),唐朝宰相,太子太師蕭嵩長子。蕭華出身于蘭陵蕭氏齊梁房,早年曾任給事中、工部侍郎、兵部侍郎,襲爵徐國公。安史之亂時被叛軍擒獲,授為魏州刺史。后復(fù)歸朝廷,歷任秘書少監(jiān)、尚書右丞、河中節(jié)度使。上元二年(761年),蕭華拜相,擔(dān)任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。寶應(yīng)元年(762年),因得罪李輔國,被罷為禮部尚書。代宗繼位后,宰相元載為討好李輔國,貶蕭華為硤州司馬,后蕭華病逝于貶所。
[唐代] 孫佺
孫佺(?-712年),汝州郟城(今河南郟縣)人。唐朝中期將領(lǐng),宰相孫處約之子。唐睿宗延和元年,官至左羽林大將軍,代替薛訥為幽州大都督。率兵討伐奚和契丹,發(fā)動冷陘之戰(zhàn),唐軍敗績。孫佺及副將周以悌被擒,為突厥默啜可汗所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