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光庭的詩詞(28首)

杜光庭

杜光庭(850—933),字圣賓,號東瀛子,縉云人。唐懿宗時,考進士未中,后到天臺山入道。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。一生著作頗多,有《道德真經廣圣義》、《道門科范大全集》、《廣成集》、《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》、《青城山記》、《武夷山記》、《西湖古跡事實》等。古代著名傳奇小說《虬髯客傳》相傳系他所作。杜光庭注重對道教教義、齋醮科范、修道方術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,對后世道教影響很大。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,無法見其原貌。研究杜光庭的專著有《唐代老學研究——以成玄英、李榮、唐玄宗、杜光庭《道德經》注疏為個案》等。

人物生平

杜光庭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高道,青少年時代,勤奮好學,博覽群書。唐懿宗朝應九經舉,賦萬言不中,乃棄儒入道,師事天臺道士應夷節(jié),為司馬承禎五傳弟子(司馬承禎傳薛季昌、季昌傳田虛應,虛應傳馮惟良,惟良傳應夷節(jié))。嘗謂漢天師、陸修靜撰集的道門科教,因歲久廢墜,乃考定真?zhèn)危瑮l列始末,為天下道流遵行。鄭畋薦其文于朝,僖宗召見,賜以紫服象簡,充麟德殿文章應制,為道門領袖。時人盛贊其為“詞林萬葉,學海千尋,扶宗立教,天下第一”。①中和元年(881),隨僖宗避難成都,遂留于蜀。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賞識,命為太子元贗之師。王建曰:“昔漢有四皓,不如吾一先生足矣”。②光庭薦儒者許寂、徐簡夫以侍東宮,頗與議政事,相得甚歡。永平三年(913),為金紫光祿大夫、左諫議大夫、封蔡國公,進號廣成先生。通正元年(916)遷戶部侍郎。乾德五年(923),后主王衍受道箓于苑中,以杜光庭為傳真天師、崇真館大學士。

不久,杜光庭隱于青城山白云溪。嘗建飧和閣,奉行上清紫虛吞日月氣法。③他與詩僧貫休友善,每相戲謔。一日,二人并騎于道上,而貫休馬忽墜糞,光庭連呼:“大師大師,數珠落地!”貫休應曰:“非數珠,蓋大還丹耳?!?/p>

杜光庭學識淵博,攻讀有方。嘗謂蜀相徐光溥曰:“余初學于上庫,書笈皆備,一月之內,分日而習,一日誦經書,二日覽子史,三日學為文,四日記故事,五日燕閑養(yǎng)志,一月率五日始,不五七年經籍備熟?!雹芤晕迦諡橐恢芷冢咳瞻才挪煌膶W習內容,而以第五日為游憩時間;循環(huán)往復,周而復始,有張有弛,勞逸適度,遂得精進。他精通儒、道典籍,又對道教作過不少實地調查,生平著述極豐。收入《正統(tǒng)道藏》的有二十七種,《全唐文》收有三百二篇(其中《歷代崇道記》亦見于《正統(tǒng)道藏》,可知有所重復)。主要有《道德真經廣圣義》五十卷,《道門科范大全集》八十七卷,《太上黃箓齋儀》五十八卷,《廣成集》十七卷,《序太上洞淵神咒經》二十卷,《道教靈驗記》十五卷,《神仙感遇傳》五卷,《墉城集仙錄》六卷,《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》一卷,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》,《歷代崇道記》一卷,《太上宣慈助化章》五卷,《集陸修靜、張萬福、李景祈、留用光、蔣叔輿等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》五十七卷,以及其他齋、儀、表、序、記、傳、頌、贊等等。對道教的教理教義、神話傳說、齋醮科儀等,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整理和闡發(fā),對道教的建設有過多方面的貢獻。他的大批著作,不僅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道教面貌,也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復興準備了一定條件,為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。

杜光庭的詩詞列表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美人梳洗時,滿頭間珠翠。

    豈知兩片云,戴卻幾鄉(xiāng)稅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桐柏真人曾此居,焚香厓下誦靈書。朝回時宴三山客,

    澗盡閑飛五色魚。天柱一峰凝碧玉,神燈千點散紅蕖。

    寶芝常在知誰得,好駕金蟾入太虛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勢壓長江空八陣,吳都仙客此修真。寒江向晚波濤急,

    深洞無風草木春。江上玉人應可見,洞中仙鹿已來馴。

    龍車鳳輦非難遇,只要塵心早出塵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樓閣層層冠此山,雕軒朱檻一躋攀。碑刊古篆龍蛇動,

    洞接諸天日月閑。帝子影堂香漠漠,真人丹澗水潺潺。

    掃空雙竹今何在,只恐投波去不還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老鶴玄猿伴采芝,有時長嘆獨移時。

    翠娥紅粉嬋娟劍,殺盡世人人不知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似鶴如云一個身,不憂家國不憂貧。

    擬將枕上日高睡,賣與世間榮貴人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因賣丹砂下白云,鹿裘惟惹九衢塵。

    不如將耳入山去,萬是千非愁殺人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靜神凝思仰青冥,此夕長天降瑞星。

    海上昨聞鵬羽翼,人間初見鶴儀形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誰運乾坤陶冶功,鑄為雙劍倚蒼穹。

    題詩曾駐三天駕,礙日長含八海風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再扶日月歸行殿,卻領山河鎮(zhèn)夢刀。

    從此雄名壓寰海,八溟爭敢起波濤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抽得閑身伴瘦筇,亂敲青碧喚蛟龍。

    道人掃徑收松子,缺月初圓天柱峰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古,今。感事,傷心。驚得喪,嘆浮沈。風驅寒暑,

    川注光陰。始衒朱顏麗,俄悲白發(fā)侵。嗟四豪之不返,

    痛七貴以難尋??涓概d懷于落照,田文起怨于鳴琴。

    雁足凄涼兮傳恨緒,鳳臺寂寞兮有遺音。

    朔漠幽囚兮天長地久,瀟湘隔別兮水闊煙深。

    誰能絕圣韜賢餐芝餌術,誰能含光遁世煉石燒金。

    君不見屈大夫紉蘭而發(fā)諫,君不見賈太傅忌鵩而愁吟。

    君不見四皓避秦峨峨戀商嶺,君不見二疏辭漢飄飄歸故林。

    胡為乎冒進貪名踐危途與傾轍,

    胡為乎怙權恃寵顧華飾與雕簪。

    吾所以思抗跡忘機用虛無為師范,

    吾所以思去奢滅欲保道德為規(guī)箴。

    不能勞神效蘇子張生兮于時而縱辯,

    不能勞神效楊朱墨翟兮揮涕以沾襟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道,德。清虛,玄默。生帝先,為圣則。聽之不聞,

    摶之不得。至德本無為,人中多自惑。在洗心而息慮,

    亦知白而守黑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上士勤行而必克。

    既鼓鑄于乾坤品物,信充仞乎東西南北。

   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,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。

    以心體之者為四海之主,以身彎之者為萬夫之特。

    有皓齒青娥者為伐命之斧,蘊奇謀廣智者為盜國之賊。

    曾未若軒后順風兮清靜自化,曾未若皋陶邁種兮溫恭允塞。

    故可以越圓清方濁兮不始不終,

    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國。

    豈不聞乎天地于道德也無以清寧,

    豈不聞乎道德于天地也有逾繩墨。

    語不云乎仲尼有言朝聞道夕死可矣,

    所以垂萬古歷百王不敢離之于頃刻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銅壺滴滴禁漏起,三十六宮爭卷簾?!对隆罚?/p>

    以下《錦繡萬花谷》

    斜陽古岸歸鴉晚,紅蓼低沙宿雁愁。

    霜雕曲徑寒蕪白,雁下遙村落照黃。

    恩威欲寄黃丞相,仁信先聞郭細侯。

    兵氣此時來世上,文星今日到人間。降因天下思姚宋,

    出為儒門繼孔顏。

    丹灶河車休矻矻,蚌胎龜息且綿綿。馭景必能趨日域,

    騎箕終擬躡星躔。返樸還淳皆至理,遺形忘性盡真銓。

    (《山居百韻》,見《鑒戒錄》)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難把長繩系日烏,芳時偷取醉功夫。

    任堆金璧磨星斗,買得花枝不老無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奇絕巍臺峙濁流,古來人號小瀛洲。路通霄漢云迷晚,

    洞隱魚龍月浸秋。舉首摘星河有浪,自天圖畫筆無鉤。

    將軍悟卻希夷訣,贏得清名萬古流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亡吳霸越已功全,深隱云林始學仙。鸞鶴自飄三蜀駕,

    波濤猶憶五湖船。雙溪夜月明寒玉,眾嶺秋空斂翠煙。

    也有扁舟歸去興,故鄉(xiāng)東望思悠然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往歲真人朝玉皇,四真三代住繁陽。初開九鼎丹華熟,

    繼躡五云天路長。煙鎖翠嵐迷舊隱,池凝寒鏡貯秋光。

    時從白鹿巖前往,應許潛通不死鄉(xiāng)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三仙一一駕紅鸞,仙去云閑繞古壇。煉藥舊臺空處所,

    掛衣喬木兩摧殘。清風嶺接猿聲近,白石溪涵水影寒。

    二十四峰皆古隱,振纓長往亦何難。

  • 唐代:杜光庭

    五氣云龍下泰清,三天真客已功成。人間回首山川小,

    天上凌云劍佩輕?;〒硎瘔渭拍?,草平轍跡自分明。

    鹿裘高士如相遇,不待巖前鶴有聲。

杜光庭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