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鼐的詩詞(472首)

姚鼐

姚鼐(nài)(1731~1815)清代著名散文家,與方苞、劉大櫆并稱為“桐城三祖”。字姬傳,一字夢谷,室名惜抱軒(在今桐城中學(xué)內(nèi)),世稱惜抱先生、姚惜抱,安徽桐城人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)中進(jìn)士,任禮部主事、四庫全書纂修官等,年才四十,辭官南歸,先后主講于揚州梅花、江南紫陽、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。著有《惜抱軒全集》等,曾編選《古文辭類纂》。

主要成就

姚鼐與創(chuàng)始人方苞、劉大櫆并稱為“桐城三祖”,被盛譽為“中國古文第一人”、“中國古文的高峰”,其在繼方、劉已有成就的基礎(chǔ)上提倡文章要“義理”、“考證"、“辭章”三者相互為用。所謂“義理”就是程朱理學(xué);“考證”就是對古代文獻(xiàn)、文義、字句的考據(jù);“辭章”就是寫文章要講求文采。這些主張充實了散文的寫作內(nèi)容,是對方苞“義法”,說的補充和發(fā)展。在美學(xué)上,提出用 “陽剛”、“陰柔”區(qū)別文章的風(fēng)格?!瓣杽偂本褪呛婪牛瓣幦?就 是婉約。兩大風(fēng)格相互配合,.相互調(diào)劑,就產(chǎn)生出多樣的風(fēng)格。 同時,又發(fā)展了劉大櫆的“擬古”主張,提出“神、理、氣、味、格、律、聲、色”為文章八要。學(xué)習(xí)古人,初步是掌握形式(格、律、聲、色),進(jìn)而是重視精神(神、理、氣、味),才能達(dá)到高的境界。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。姚鼐著有《惜抱軒全集》,所編《古文辭類纂》風(fēng)行一時,有力地擴(kuò)大了桐城派的影響。鼐對傳統(tǒng)文論的另一重大貢獻(xiàn)是提出富有創(chuàng)見性的“陰陽剛?cè)嵴f”,這對我國古代散文審美理論和風(fēng)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。他認(rèn)為,“天地之道,陰陽剛?cè)岫?。文者天地之精英,而陰陽剛?cè)嶂l(fā)也?!蔽恼玛庩杽?cè)岬淖兓?,乃是作者性格、氣質(zhì)、品德的表現(xiàn)。鼐在發(fā)展前輩的文學(xué)思想上,用陰陽剛?cè)徇@個哲學(xué)概念來解釋文章風(fēng)格的來源和散文的風(fēng)格特點,其中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。

姚鼐以宋儒之學(xué)為治學(xué)之本,故指斥考據(jù)的漢學(xué)家為舍本逐末;但他也不廢棄漢儒治經(jīng)之長。姚鼐“為文高簡深古,尤近歐陽修、曾鞏,其論文根極于道德,而探源于經(jīng)訓(xùn),至其淺深之際,有古人所未嘗言,鼐獨抉其微,發(fā)其蘊,論者以為詞近于方,理深于劉”(《清史稿·文苑·姚鼐傳》)。其為文“以神、韻為宗”(方宗誠《桐城文錄序》),形成一種迂徐深婉,一唱三嘆,而又耐人尋味,意蘊無窮的風(fēng)格。近代學(xué)者章太炎謂之“謹(jǐn)”,劉師培稱之“豐韻”,都是對其文風(fēng)的富于韻味、言簡意豐的高度評價。姚鼐的詩歌早年模仿明“七子”學(xué)唐詩,晚年兼取宋人,格意俱高,在當(dāng)時儼然為一大家,故后人稱“惜抱詩精深博大,足為正宗”(程秉劍《國朝名人集題詞》)。姚鼐的書法造詣很深,包世臣推鄧石如、劉石庵及姚鼐為清代書法之冠,將姚鼐的行草書列為妙品,故姚鼐非獨特文美,其翰墨亦為世重。鼐著有《九經(jīng)說》19卷、《三傳補注》3卷、《老子章義》1卷、《莊子章義》10卷、《惜抱軒文集》16卷、《文后集》12卷、《詩集》10卷、《法帖題跋》1卷、《筆記》10卷、《書錄》4卷、《尺牘》10卷、《古文辭類纂》75卷、《五七言今體詩鈔》18卷。《登泰山記》是姚鼐的代表作,主要描繪泰山風(fēng)雪初霽的壯麗景色。寫作特點:首先是以時間為順序,以游蹤為線索,依次記敘了作者游泰山的歷程和所見到的景色,剪裁得體,詳略分明。桐城派主張的“雅潔"和反對“冗辭”,從這里可見一斑。

人物生平

姚鼐是顯赫的吳興姚氏的后裔,其一世祖居麻溪(今樅陽錢橋河南岸姚王集),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間遷居桐城城里。至姚鼐,其家族居桐城縣城已300余年。姚鼐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(1732年1月17日)出生于桐城南門的一個官宦書香人家。其祖先姚旭為明云南布政司右參政、姚之蘭為江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銜,皆載入《明史循吏傳》;高祖姚文然,康熙時任刑部尚書;曾祖姚士基,曾任湖北羅田知縣,均賢良清廉,辭世皆享名宦祠祀。伯父姚范,進(jìn)士及第后為翰林院編修,著有《援鶉堂文集-詩集》,學(xué)貫經(jīng)史,與桐城派祖師之一的劉大櫆情深意篤,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經(jīng)學(xué),跟劉大櫆學(xué)文。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歲時即去世,父淑終生為一介布衣。姚鼐出生時,家庭已衰落,鼐幼嗜學(xué),伯父姚范授以經(jīng)文,又從劉大櫆學(xué)習(xí)古文,劉大櫆對姚鼐特別器重,稱其“時甫冠帶,已具垂天翼”,“后來居上待子耳”。乾隆十五年(1750),他二十歲考中舉人后,經(jīng)過五次禮部會試均名落孫山,直到乾隆二十八年(1763)三十歲第六次應(yīng)禮部試,才中進(jìn)士,授庶吉士。3年以后,散館改主事,分屬兵部;旋又補禮部儀制司主事。后歷任山東、湖南鄉(xiāng)試副考官,會試同考官和刑部廣東司郎中等職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),清廷開四庫全書館,姚鼐被薦入館充纂修官。此職本應(yīng)翰林方可充任,獨鼐與休寧戴東源、興化伍大椿、歙縣程晉芳等8人破格當(dāng)選?!端膸烊珪烦?,鼐乞養(yǎng)歸里,不入仕途,時年44歲。大學(xué)士于敏中、梁國治先后動以高官厚祿,均被辭卻。鼐言:“古之君子,仕非茍焉而已,將度其志可行于時,其道可濟(jì)于眾”,否則,不如“從容進(jìn)退,庶免恥辱之在咎已爾”。

自乾隆四十二年起,姚鼐先后主講揚州梅花書院、安慶敬敷書院、歙縣紫陽書院、南京鐘山書院,致力于教育,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。其中最著名的有本邑的方東樹、姚瑩、劉開;上元梅曾亮、管同;宜興吳德旋;陽湖李兆洛;婁縣姚椿;新城魯九皋和他的外甥陳用光等。這些學(xué)生都是篤守師說,遵桐城家法的文人,對桐城派的傳播作用甚大。桐城派古文之傳,自方苞以文章稱海內(nèi),上接震川,同邑劉大櫆繼之益振,傳至姚鼐則集大成。因此有“桐城家法,至此乃立,流風(fēng)作韻,南極湘桂,北被燕趙”之說。歷城周書昌說:“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!”

嘉慶十五年 (1815)九月十三日(10月15日),85歲的姚鼐卒于南京鐘山書院,歸葬桐城楊樹灣。

姚鼐的詩詞列表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前代英雄不可尋,千秋臺榭敞憑襟。欹松立石泠風(fēng)度,暗草叢花夕照深。

    官閣留傳多故實,謝公寢處愜山林。酒闌倚檻容吟嘯,無那高垣易夕陰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此身未作龜藏六,擾擾人閒同一局。春水常乘東下舠,霜林每引西還轂。

    論材真似蒿蔚卑,學(xué)道不如荑稗熟。先生伯仲才峻崇,兩角去天幾一握。

    文高萬士喑無聲,德盛千豪書可禿。固應(yīng)廝養(yǎng)皆人豪,卻愧雕鐫加朽木。

    笥河已嘆火傳薪,使君今作兇年粟。我從竹馬試迎車,但覺謙衷彌粥粥。

    咳唾小且出千珠,事業(yè)閎宜安萬屋。獨思舊夢五十年,那得從容發(fā)還綠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能國惟君子,平時讓俊民。九苞鳴大夏,一鶚降秋旻。

    士盡歸遺直,朝方賞諫臣。如何孤有德,終嘆百其身。

    家世昆明遠(yuǎn),聲名上國珍。青編先珥筆,白簡奮當(dāng)仁。

    受詔乘軺急,當(dāng)官襆被貧。九流分混污,三族責(zé)頑嚚。

    始使清流重,終教惡女顰。遷官依日側(cè),持節(jié)度江濱。

    魯酒師圍趙,曾參罪惑親。湘東辭樹蕙,滇海臥誅榛。

    脫穎賢名舊,聞絲帝念新。云霄重起翼,風(fēng)雨又司晨。

    授命官何擇,賢勞事不均。更生徒禁闥,長孺是前薪。

    心苦非摶石,言高觸秉鈞。茍無光日照,蚤與禦魑鄰。

    被薄焚香夜,盤空剪韭春。孤危仍不恤,溘死又誰論。

    節(jié)概今無兩,文章古與倫。廟堂虛讜議,館閣重詩人。

    昔試儒家法,招徠觀國賓。登玆一片玉,忝作九方歅。

    晏笑鋪筵會,潺湲?dāng)堮浅?。江湖漂擊棹,霄漢望拖銀。

    遠(yuǎn)慰空庭目,時烹尺素鱗。病羸增復(fù)減,兒女學(xué)兼姻。

    任道誠無負(fù),論交亦有神。祝雞從廢墜,乘驥又邅迍。

    宇宙宏才少,風(fēng)霜往跡陳。蒼生卒何望,青史豈終淪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湘東松竹帶郵亭,十五年前兩使星。鴻翼久回春水白,隼旟重向越山青。

    僧堂吟就興遙夢,麟閣圖成失壯形。我欲更除三?戀,就公新治乞壇經(jīng)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細(xì)雨馀春尚薄寒,綠窗風(fēng)定蕙香殘。七年同種階前樹,獨坐花開掩淚看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馀事功名到五溪,室家累世輯群黎。除將道統(tǒng)千秋重,我更傾心為鼓鼙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翠輦風(fēng)云會,群公獻(xiàn)頌頻。才華紛藝苑,論次屬楓宸。

    濡翰爭先出,連篇看雜陳。文皆優(yōu)博奕,賦最貴詩人。

    賈傅堂誰及,相如室覬臻。卑同春豫諺,高法載歌臣。

    盛德形容備,摛詞藻鑒真。莫嫌辭甲乙,授簡總皇仁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故人與我尚人閒,曾傍金羈玉筍班。地勢風(fēng)煙難蜀道,天涯云水各江關(guān)。

    偶將文筆傳消息,竟謝簪纓孰往還。衰鬢不妨論事業(yè),發(fā)揮潛德又誅奸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負(fù)羽千營臂角端,平明卷幕北風(fēng)寒。青天西掛黃河水,立馬長榆塞外看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自斷平生誓墓馀,會稽東去世情疏。無端卻念虞安吉,不似田閒種果書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大霧被野天為遮,海東遏不翔金雅。寒威逼人斂默息,倏忽眼眩生奇花。

    是時夾道萬凍木,半生半死交杈枒。含靈孕氣作怪異,纈如桃李冬揚葩。

    蒼龍立海負(fù)冰雪,天女隳地紛珠珈。黃帝此夜戰(zhàn)涿鹿,蚩尤肩髀埋谽谺。

    三軍凱旋盡解甲,亂掛林木光明霞。千形萬態(tài)未易究,琮琤忽墜當(dāng)吾車。

    發(fā)書占策苦不得,野老能說殊亦佳。或云休徵備飯甕,梱載千億收禾麻。

    或云此咎達(dá)官怕,有鬼欲瞰高明家。從來休咎兩難定,況何與此枯樹耶。

    紅壚圍坐別妻子,敦?起看聊矜夸。虛榮幻象豈久據(jù),午位已正陽輪加。

    饑腸得食出戲語,荒店凍壁題欹斜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至寶非求貨,寧爭徑寸珠。來由鮫客館,沈向應(yīng)龍區(qū)。

    曲渚從光墜,長流任影孤。止同懷蚌腹,猶似掩羊須。

    異采無相獻(xiàn),藏珍孰為輸。璿源仍曲折,仙露映零濡。

    淮浦□奚坼,江津岸不枯。圣朝何物貴?多士起菰蘆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文集珍傳一世閒,兼聞海外載舟還。千篇少孺常隨事,九百《虞初》更解顏。

    灶下媼通情委曲,硯旁奴愛句斑斑。渾天潭思胡為者,縱得侯芭亦等閑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昨掛云帆來,黃河流浩浩。遙天沃日滄海波,長風(fēng)送客淮南道。

    不見隋朝之宮殿,但見隋堤之芳草。蕪城蕭索無可歡,卻遇故人情獨好。

    真珠滴酒斟金杯,櫻筍玉截珊瑚堆。脫冠把袂相徘徊。

    夜深星斗滿空落,仰見孤鶴橫江來。身后名,生前酒,二者于吾并何有。

    嘗愿登臨九子峰,又思放浪五湖口。難得人生一日閒,況值相知十年久。

    看君鸞鳳才標(biāo)孤,秋風(fēng)吹翼升天都。難策言堪詘丞相,作賦才寧非大夫。

    ?章杞梓云霄上,豈與人閒伴社樗。楚雨才晴京口樹,上有流云不知處。

    君望西南千萬峰,我棹漁舟從此去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一出金陵郭,兩日北河口。翻翻鐘阜云,背我逝蒼狗。

    試曳市廛杖,回飲王生酒。墨香發(fā)笈外,古色盈座右。

    吳畫奪造化,黃字耀星斗。乃知此淹留,風(fēng)伯意良厚。

    自是飽掛帆,卯行嘗及酉。離家百里外,故山當(dāng)船首。

    正及湖水闊,忽起西風(fēng)吼。引領(lǐng)吾徒羨,銜尾來舸走。

    停棹入菰蒲,系纜向榆柳。老翁晝夢醒,試一憑船牖。

    遙山紛冶麗,下水亦清瀏。魚艇夕陽邊,楓葉零霜后。

    雖乏古墨妙,景物亦希有。行止要不礙,慍喜兩無取。

    默坐獨成詩,橫肱進(jìn)吾糗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下邳有老父,來登下邳橋。遺身濁世外,六合皆蕭條。

    偶傳太公書,聊以定紛淆。卷舒出形跡,可遇不可招。

    寄語張孺子,起佐興王朝。一身尚為石,功名何足驕。

    我來秋草歇,南渡黃河潮。大風(fēng)起泗上,白云莽蕭蕭。

    英雄盡泯滅,仙跡空岧峣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論交談藝氣飛揚,清夜才邀共舉觴。楓葉江天舟楫杳,桂華樓榭雨風(fēng)涼。

    悲傷短發(fā)秋三月,淪落高才水一方。計日賁來還有約,糞除東序布藜床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落盡芙蓉葉未枯,野塘深處唼雙鳧。貌來合乞忘機(jī)侶,曾入煙波得見無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宣和香劑用油煙,奚李前模竟邈然。筆法而今論篆畫,江南三絕自當(dāng)年。

  • 清代:姚鼐

    滔滔無際是秋瀾,估客牽江泊夜灘。江岸唱歌江上聽,不知風(fēng)雨為誰寒。

姚鼐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