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巴山越嶺】單字解釋
山:基本詞義 ◎ 山 shān 〈名〉 (1) 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狀。“山”是漢字的一個(gè)部首。本義:地面上由土石構(gòu)成的隆起部分) (2) 同本義 [mountain] 山,土有石而高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 山,土之聚也?!秶?guó)語(yǔ)·周語(yǔ)》 山人取之?!蹲髠鳌ふ压哪辍?夏后代山?!抖Y記·明堂位》 太行、 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萬(wàn)仞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(wèn)》 如山如阜,如岡如陵?!对?shī)·小雅·天保》 生于山阜,處于室堂?!盾髯印べx》 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——《書(shū)·旅獒》 山重水復(fù)疑無(wú)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?!懹巍队紊轿鞔濉?(3) 又如:山靄(山上的云氣);山靈(山神);山阿(山中凹曲的地方);山巖(山峰;山崖);山隈(山角);山啜(山岔);山落(山岔;山角落);山孤釘(小山包);山頭(綠林好漢占據(jù)的山寨;墳地;山墻);山長(zhǎng)(科舉時(shí)代...
嶺:基本詞義 ◎ 嶺 嶺 lǐng 〈名〉 (1) (形聲。從山,領(lǐng)聲。本義:山道;山坡) (2) 同本義 [mountain road;slope] 嶺,山道也?!墩f(shuō)文新附》 日末澗增波,云生嶺逾疊。——南朝 宋· 謝靈運(yùn)《登上戍石鼓山》 (3) 頂上有路可通行的山,亦泛指山峰 [mountain ridge;mountain peak] 予登嶺上?!濉?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 嶺外望之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溪筆談》 (4) 又如:翻山越嶺;嶺隘(山嶺上險(xiǎn)要的隘口);嶺北(山峰北面;五嶺之北) (5) 相連的山,山脈 [mountains] 橫看成嶺側(cè)成峰,遠(yuǎn)近高低各不同?!K軾《題西林壁》 (6) 又如:嶺陰(嶺北。山的北面);嶺坫(山嶺屏障、邊緣) (7) 高大的山脈;山脈的干系 [mountain range]。如:秦嶺;大興安嶺;蔥嶺;嶺梅(大庾嶺上的梅花) (8) 五嶺的簡(jiǎn)稱 [the Five ridges]。大庾、始安、臨貨、桂陽(yáng)、揭陽(yáng)為五嶺。也專指大庾嶺(別名“梅嶺”...
巴:基本詞義 ◎ 巴 bā 〈名〉 (1) (象形。小篆象蛇形。本義:大蛇) (2) 古代傳說(shuō)中的一種大蛇 [big snake] 巴,巴蟲(chóng)也,或曰食象蛇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 巴蛇食象,三歲而出其骨?!渡胶=?jīng)·海內(nèi)南經(jīng)》。注:“說(shuō)者云,長(zhǎng)千尋?!?朱卷之國(guó),有黑蛇青象,食象。——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內(nèi)經(jīng)》。注:“即巴蛇也?!?(3) 因加熱、干燥或粘結(jié)而成的東西 [crust]。如:鹽巴;泥巴;鍋巴 (4) 古族名;古代國(guó)名,轄境在今四川省東部 [Ba] 西南有巴國(guó)。——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內(nèi)經(jīng)》。注:“今三巴是?!?巴人以比翼鳥(niǎo)?!吨軙?shū)·王會(huì)》 秦西有巴戎?!盾髯印檱?guó)》。注:“巴在西南,戎在西,皆隸屬。” (5) 古時(shí)這里出產(chǎn)巴蛇,因此周朝分封在該地區(qū)的諸侯國(guó)叫“巴子國(guó)”。秦惠文王滅巴后,改置巴、蜀、漢中三郡 (6) 壓強(qiáng)的單位,等于10 5 帕,或10 5 牛頓/米 2 ,或10 ...
越:基本詞義 ◎ 越 yuè 〈動(dòng)〉 (1) (形聲。從走,戉( yuè )聲。本義:經(jīng)過(guò),越過(guò)) (2) 同本義 [pass over;cross] 越,度也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 越,渡也?!稄V雅》 越十七扼?!秴问洗呵铩らL(zhǎng)攻》 越陌度阡?!懿佟抖谈栊小?崖可越焉?——《楚辭·天問(wèn)》 越天都之脅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 予越其右。 越長(zhǎng)城之限?!濉?姚鼐《登泰山記》 越中嶺。 (3) 又如:越位;越度(跨越);越絕(越過(guò),度過(guò));越陌度阡(穿過(guò)田間小路);越冬(過(guò)冬) (4) 超越,躍過(guò) [get over;jump over] 戒勿越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 如今敕令吾,不越一家,搜捉太子并胡嵩?!段渫醴ゼq平話》 (5) 又如:越墻而逃;越級(jí)升遷;越先(超過(guò),超越) (6) 超過(guò);超出 [exceed;overstep] 越職逾法,以取名譽(yù)?!稘h書(shū)·宣帝紀(jì)》 必使為善者不越月逾時(shí)而得其賞?!谠稊嘈陶?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