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校網(wǎng)

鄭固碑


鄭固碑的寫法


鄭固碑介紹

鄭固碑》,中國(guó)漢《郎中鄭固碑》原石的明拓本。剪條裝,實(shí)為2部,一部為明拓上截,共16頁(yè),每頁(yè)3行,行6字,縱28厘米,橫24.7厘米;一部為清初拓碑上半截,并按文字順序補(bǔ)以晚出土的下半截,共34頁(yè),每頁(yè)行數(shù)與字?jǐn)?shù)不等。此碑書法結(jié)字方整,疏密得宜,筆法瘦勁舒展,剛?cè)嵯酀?jì),古健雅潔,是漢隸中的杰作。

此本前半部為明拓最舊本,碑文第2行典下“籍”字完好,“膺”字完好。后半部全文本亦難得。翁方綱跋云:“此以先后所拓?cái)?shù)舊本選擇湊入?!羰纭①|(zhì)字,籍、膺字,今日雖極舊之拓本,未能勝此矣?!蓖乇居形谭骄V、楊幼云、趙之謙題簽,翁方綱、趙烈文、吳郁生、翁同和、費(fèi)念慈、褚德彝等跋以及“蔣祖詒印”、“世珩金石”、“江夏葉氏寶收印”、“眉生珍玩”等藏印64方。此拓本現(xiàn)藏故宮博物院。

《鄭固碑》為延熹元年 (158)四月立。碑在山東濟(jì)寧。原碑?dāng)嗔?,明時(shí)只存上半截,雍正六年(1728)李鹍掘得右下角20余字,乾隆四十三年(1778)李東琪、藍(lán)嘉瑄將上半截升高,中段復(fù)出,碑始全。碑文隸書15 行,行27 字。

“鄭固碑”分字解釋


詞語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