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膚淺無本之學。多用作自謙之詞或自稱的謙詞。指淺薄的學者。猶后學。指非正統(tǒng)之學。
⒈ 膚淺無本之學。多用作自謙之詞或自稱的謙詞。參見“末學膚受”。
引《莊子·天道》:“本在於上,末在於下。要在於主,詳在於臣。三軍五兵之運,德之末也;賞罰利害,五刑之辟,教之末也;禮法度數,形名比詳,治之末也;鐘鼓之音,羽旄之容,樂之末也;哭泣衰絰,隆殺之服,哀之末也。此五末者,須精神之運,心術之動,然后從之者也。末學者,古人有之,而非所以先也?!?br />成玄英 疏:“先,本也。五末之學,中古有之,事涉澆偽,終非根本也?!?br />漢 蔡邕 《答詔問災異八事》:“臣伏惟陛下圣德允明,深悼變異,德音懇誠,褒臣末學,特垂訪及,非臣螻蟻所能堪副?!?br />唐 司空曙 《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》詩:“微才空覺滯京師,末學曾為叔父知。”
宋 蘇軾 《與封守朱朝請》:“前日蒙示所藏諸書,使末學稍窺家法之秘,幸甚,幸甚。”
明 楊慎 《孔明淵明》:“朱子 謂 孔明 之學本 申 韓,淵明 之學本 老 莊。此語末學不敢議,亦不敢從?!?/span>
⒉ 指淺薄的學者。
引漢 蔡邕 《劉鎮(zhèn)南碑》:“深愍末學遠本離直,乃令諸儒改定五經章句,刪剗浮辭,芟除煩重?!?br />晉 袁宏 《后漢紀·獻帝紀論》:“末學庸淺,不達名教之本,牽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?!?br />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惑經》:“豈與夫庸儒末學,文過飾非,使夫問者緘辭杜口,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!”
清 黃宗羲 《戴西洮詩文題詞》:“所接不過腐生末學,所讀不過毛頭制義。”
⒊ 猶后學。
引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撰征賦》:“闕里既已千載,深儒流於末學?!?br />唐 韓愈 《讀墨子》:“余以為辯生於末學,各務售其師之説,非二師之道本然也?!?br />宋 蘇軾 《謝應中制科啟》:“思天下所以太平,必用芻蕘之説。亟收末學,以輔大猷?!?/span>
⒋ 指非正統(tǒng)之學。
引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上》:“儒主傳統(tǒng)翼教,而碩士名賢之訓附之;雜主飾治捄偏,而傍蹊末學之談附之?!?/span>
⒈ 膚淺、沒有根底的學識。
引晉·范寧〈春秋谷梁傳序〉:「釋谷梁傳者雖近十家,皆膚淺末學,不經師匠?!?br />《后漢書·卷三〇上·蘇竟傳》:「世之俗儒末學,醒醉不分,而稽論當世,疑誤視聽。」
反博學
⒉ 后學。
引《陳書·卷三三·儒林傳·沈不害傳》:「臣末學小生,詞無足筭,輕獻瞽言,伏增悚惕?!?/span>
Copyright ? mingxiao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杭州優(yōu)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、復制信息內容、建立鏡像
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,請以各學校實際情況為主!內容侵權或錯誤投訴:841539661@qq.com 工信部備案號:浙ICP備20019715號